留住非遺記憶,傳承文化薪火——四川輕化工大學經濟學院薪露志愿隊攜手羅龍街道杉木村開展哈號傳承人培訓非遺志愿活動
為守護非遺文化根脈、延續千年藝術薪火,2025年6月8日上午,四川輕化工大學經濟學院薪露志愿隊與宜賓羅龍街道杉木村攜手,在當地成功舉辦“留住非遺記憶,傳承文化薪火——哈號傳承人專項培訓”主題志愿活動;顒右陨罨幕J同、強化保護意識為核心目標,特別聚焦青少年群體,通過沉浸式體驗讓小朋友與大學生群體深刻感知這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瑰寶的獨特魅力,全面喚醒非遺保護的社會責任感。
活動過程中郭道明先生通過生動詳實的講解與展示,系統普及南溪哈號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藝術特色及其在民族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使培訓人員深刻理解哈號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瑰寶的獨特價值,喚醒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與傳承責任感。
在核心教學環節,郭道明先生通過“理論示范+實踐指導+展演互動”的三段式教學模式,帶領參與者深度接觸哈號技藝。他手持傳統哈號現場吹奏川南古曲,蒼涼悠遠的樂聲還原了非遺藝術的本真魅力;隨后指導小朋友們體驗基礎吹奏技法,從持號姿勢到氣息控制進行手把手教學。通過郭道明先生的親身示范、互動體驗和精湛技藝展演,讓小朋友們近距離感受哈號古老而獨特的魅力,也在大學生心中種下深入探究的種子,為這項技藝培育潛在的學習者和未來傳承人。
本次活動通過小朋友的親身體驗分享和大學生后續的傳播實踐,有效提升了南溪哈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社會認知度和影響力,促進了其在當代生活中的融入。同時,活動也為傳承人郭道明先生搭建了直接面向年輕一代的高效傳播與互動平臺。展望未來,薪露志愿隊將以此次活動為起點,持續推進哈號傳承保護工作:一是系統整理哈號的歷史文獻與音像資料,構建完整的學術研究檔案;二是計劃開發“哈號文化研學課程”,將技藝體驗、歷史科普與藝術創想融入青少年教育體系,打造“鄉村實踐+校園課堂”的雙向傳承模式。
作者:謝思玉 劉洑瑞 來源:四川輕化工大學經濟學院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