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風雨哈佛路》有感
摘要:本文主要闡述了電影《風雨哈佛路》的主要內容以及觀看《風雨哈佛路》這部電影所帶來的積極影響。通過觀看電影而引起自身共鳴,客觀上豐富個人的見識,主觀上改變自己對些許人和事的看法。
關鍵詞:電影 影響 努力 改變
你無法決定你的出身,但你可以決定自己成為什么樣的人。這是電影《風雨哈佛路》帶給我最大的感受。
有人說是因為女主的天才智商,讓她可以“輕輕松松”的考上哈佛……我覺得并不是的,每個人的選擇道路是不同的,或許女主真的有過于常人的智商。但是,她在最艱難的時候選擇通過讀書的方式來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我突然想到王晨剛老師曾經說過,他真的好害怕,好害怕大家有一天會覺得,不能通過讀書來改變命運……
看完這部電影,我更多的感觸是,當你開始在做一件周圍人都不予認同的事情開始,或許就是你開始走出舒適圈;離開現下的社交群;真正另辟蹊徑改變自己軌跡的時候了……
主角麗思無家可歸,睡在地鐵上,睡在樓梯間,周圍的人都憤怒、吸毒、歧視,她處在極其惡劣的環境里。她想要改變,并且知道自己沒有退路,于是她拼盡全力,去學習,去工作,或許能得到不一樣的結果。她成功了。
沒有比她更糟糕的處境,人們老想著做的差不多就行,稍微努力下就可以了,這樣是不能夠做好的,我們有好的條件,卻沒有去奮斗,沒有奮力拼搏一把,又怎么會成功呢?當然,這不是一部成功學的電影,但這個主角獲得成功的故事也像大部分勵志電影一樣讓我慚愧。
一個無路可退的孩子通過努力最終獲得了回報,為什么她沒有受環境影響而自暴自棄,為什么她覺醒了改變命運的意識,因為她知道美好的人生是什么樣子,絕不是現在這種樣子。老師帶她去哈佛旅行,她看到的每一個人都光鮮亮麗,就像《當幸福來敲門》里,威爾史密斯看到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她也想變成這樣,她不想居于他們之下。她“不想做一個垃圾”。現實環境的惡劣讓她恐懼,沒有退路,哈佛學子的美好憧憬讓她有了追求,在正負兩方面作用下,她全力以赴,終有所獲。我想主角最難能可貴的一點不是她獲得了多大的成就,而是她身處惡劣的環境,而沒有被環境所感染,沒有自暴自棄。她知道自己不想處于現狀,于是奮力改變,她并不肯定絕對能成功,但沒有比現在更差的了,全力以赴,或許結果不一樣呢。
最讓人動容的還是她對父母的愛,父母對她的愛,結尾她愿意用收獲的一切換回家庭,讓人潸然淚下。生活就是這樣,很多事是無奈的,逝者已矣,哪怕取得了成功,也無可挽回。我們只能努力做好自己,這樣才有能力去愛人,去為所愛的人提供好的條件,不至于像主角的父親一樣,愛而無力守護。如果不得不分離,不得不有人離去,那致以深切的愛意,揮手道別,然后努力做好自己。
對于這部電影,最深刻的一個點是主人公對生存環境的跳脫。源生家庭對個人的影響這是一個很熱議的話題,同時也是自己感受的比較深的。我很感謝我父母給我提供現在的生存壞境,或許對比起其他有錢人來說是顯得弱勢且艱辛,但是他們已經在他們能力范圍之類企圖給予他們所擁有的全部,這便已是最好。這或許就是這部電影給我帶來的積極影響吧。
“人生而平等,我們生下來就在同一起跑線上,所有得到與失去,靠的都是自己后期的努力。”這句話從小就烙印在我腦海里,所以大人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好好讀書,要聽話。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發現,從我們生下來那一刻,就是不平等的。而做一個乖孩子這樣的話也讓我漸漸感到厭惡。但是有一點是對的,你要跳脫現在所處的環境,就要必須努力。
作者:西南石油大學 徐燦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