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本應是青春綻放的樂土,但欺凌的陰影卻可能成為成長路上的陰霾,嚴重影響了我國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人際關系。學校應正確認識校園欺凌的危害性,建立更完善的預防機制,向校園欺凌說"不",為青春保駕護航。
一、認識欺凌:不只是"開玩笑"那么簡單
正確認識欺凌的面孔,包括言語欺凌:起侮辱性綽號、惡意嘲笑;關系欺凌:故意孤立、散布謠言;網絡欺凌:在社交平臺發布惡意內容;肢體欺凌:推搡、毆打等暴力行為。
中國教育部2017年的調查顯示,33.36%的中國學生遭受過校園欺凌,其中28.66%的學生表示偶爾受到欺負,而4.7%的學生則坦言經常遭受欺凌。同時,也有部分學生存在加害與受害并存的現象,即他們既偶爾被欺負也偶爾欺負他人,這類學生占比達到11.2%,這些數據揭示了校園欺凌在中國學生中的復雜性與普遍性。
二、多方聯動,構建反欺凌防護網
1."勇敢說出口"心理輔導
學校心理咨詢室應開設專項服務,鼓勵受欺凌學生主動尋求幫助。"說出來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2."不做旁觀者"主題班會
班級應組織討論如何正確應對欺凌事件,培養"見義勇為"的校園氛圍。"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
3.家長學校聯動
通過致家長的一封信、家長座談會等形式,建立家校共防機制,讓反欺凌教育延伸到家庭。
三、拒絕欺凌,我們可以這樣做
1.對受害者說:這不是你的錯;保留證據,及時求助;你值得被善待。
2.對旁觀者說:不要加入或起哄;在安全情況下制止;及時向老師報告。
3.對所有人說:學會尊重差異;用善意對待他人;共建友善校園。
校園欺凌沒有贏家,學校應持續推進反欺凌教育,讓尊重、理解、包容成為校園的主旋律,攜手努力,為青春撐起一片沒有陰霾的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