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隨著社會競爭的加劇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關注。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不斷探索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我曾在學校中的紅色經典讀書社任職干事,紅色經典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形成的優秀文化成果,承載著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艱苦奮斗等精神品質。紅色經典讀書社團通過組織閱讀分享、主題研討、實踐活動等形式,讓大學生在與紅色經典的對話中獲得精神滋養,這一過程對其心理健康發展的正向影響值得深入探討。
一、紅色經典的精神內核與心理健康的契合點
紅色經典以真實的歷史事件、鮮明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價值追求為核心,其蘊含的精神內涵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需求高度契合:
堅定的理想信念:如《紅巖》中革命先烈面對酷刑不屈不撓的精神,能幫助大學生樹立明確的人生目標,減少因未來迷茫產生的焦慮。
強烈的集體意識:《青春之歌》中主人公從個人奮斗走向集體革命的成長,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緩解孤獨感。
積極的抗壓品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柯察金在逆境中堅韌不拔的意志,為大學生提供了應對挫折的精神范本。
二、紅色經典讀書社團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具體影響
(一)緩解心理壓力,增強情緒調控能力
紅色經典中展現的革命先輩在艱苦環境中樂觀奮斗的事跡,能為大學生提供情緒疏導的“精神出口”。社團通過閱讀分享會,讓學生在交流中傾訴學業、生活中的壓力,同時從紅色故事中汲取“困境中不退縮”的力量,學會以更積極的心態面對挫折。例如,在討論《紅星照耀中國》中紅軍長征的歷程時,學生往往會聯想到自身遇到的困難,進而反思壓力的意義,減少消極情緒的積累。
(二)塑造健全人格,提升自我認同
紅色經典中的人物形象為大學生提供了理想的人格參照。通過研讀經典,學生能深刻理解“奉獻”“責任”“擔當”等品質的價值,進而修正自我認知中的偏差。社團活動中,成員之間的相互肯定與鼓勵,也能增強學生的歸屬感和自我認同感。比如,在分析《雷鋒日記》中“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時,學生往往會結合自身經歷討論“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關系”,逐漸形成更成熟的自我認知。
(三)拓展社交支持,改善人際關系
紅色經典讀書社團為大學生提供了基于共同興趣的社交平臺。成員在共讀、研討、排練紅色情景劇等活動中,通過觀點碰撞、合作完成任務,逐漸學會傾聽、理解與包容,有助于改善人際關系中的溝通障礙。相較于宿舍、班級等被動形成的關系,社團中的友誼更具主動性和情感共鳴,能為學生提供穩定的心理支持網絡,減少孤獨感。
(四)明確人生方向,緩解未來焦慮
紅色經典中蘊含的家國情懷和奮斗精神,能幫助大學生跳出個人利益的局限,從更廣闊的視角規劃人生。社團通過組織參觀革命紀念館、采訪老黨員等實踐活動,讓學生直觀感受紅色精神的現實意義,進而明確自身的責任與使命。這種對“大我”的追求,能有效緩解因“小我”前途(如就業、考研)產生的焦慮,使學生在人生選擇中更具方向感。
三、優化紅色經典讀書社團作用的路徑
(一)豐富活動形式,增強吸引力
社團應避免單一的“讀書分享”模式,結合大學生興趣特點,開展紅色經典改編話劇、紅色故事演講比賽、線上共讀打卡等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深化對經典的理解,同時在互動中釋放心理壓力。
(二)加強專業引導,提升活動深度
高校可安排思政教師或心理咨詢師參與社團指導,幫助學生從心理學、社會學角度解讀紅色經典中的精神內涵,引導學生將經典中的智慧轉化為解決自身心理困惑的方法,避免活動流于形式。
(三)聯動校園資源,形成育人合力
社團可與學校心理健康中心、團委等部門合作,將紅色經典閱讀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心理團輔活動相結合,例如開展“紅色精神與心理韌性”主題講座,讓紅色文化的滋養與專業的心理支持形成互補。
結論
紅色經典讀書社團作為高校紅色文化育人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點,通過精神滋養、社交支持、價值引導等路徑,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產生多維度的積極影響。高校應重視并優化紅色經典讀書社團的建設,使其在傳承紅色基因的同時,成為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平臺,幫助大學生在紅色文化的浸潤中形成健康的心理狀態和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