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敢領取的封賞
- 清朝雍正年間,大將軍年羹堯深得皇帝器重,成為當朝最有權勢的“紅人”。書生蔣衡聽說年羹堯惜才愛才,便約了幾個同門去投奔。
- 2022-09-22 閱讀:204
- 不友好的美德
- 一次,方丈遇到了一位外地的僧人,兩個人結伴外出云游。一戶人家邀請他們進餐。能夠請來僧人,主人很高興,命令仆人們做最好的飯菜來招待客人。
- 2022-09-22 閱讀:230
- 空船
- 莊子有一則關于“空”的故事:一個人乘船渡河,有艘空船由上游沖過來,即使脾氣最壞的人也不會生氣,等空船快撞到時,他會用手輕輕將空船推開。
- 2022-09-22 閱讀:231
- 真正讓人受辱的,只有德行
- 三國時,有個人叫袁渙。有次呂布讓他寫信罵劉備,袁渙不罵。呂布再三強迫他,他還是不罵。呂布急了,拿著兵器威脅袁渙說:“你要是不罵,我就殺了你。”
- 2022-09-22 閱讀:181
- 歷代巧諫
- 皇權至高無上的時代,臣下的一切全憑君主的一句話。因此,哪怕稍稍逆一下龍鱗都是非常危險的。
- 2022-09-22 閱讀:202
- 不是所有的羞辱都是傷害
- 戰國時期的蘇秦和張儀都是鬼谷子的學生。所不同的是,張儀畢業的時候,師兄蘇秦已經是名滿天下的人物了。
- 2022-09-22 閱讀:170
- 弦外音
- 說話應該直來直去,不拐彎抹角,讓人一下子明白你的意思。殊不知,在有些特定的場合,說話卻不能明言,點到為止,不捅破那一層紙,雙方都意會而無須明說也是一種技巧。
- 2022-09-22 閱讀:157
- 無路可走
- 小河來到沙漠面前,卻發現自己正一點一滴地陷進沙里,它因此悲痛地嗚咽:“難道我注定要在這里無聲無息地死去嗎?”
- 2022-09-20 閱讀:181
- 恩怨都要講分寸
- 為人狐疑是個壞毛病,自個兒苦惱活該。為官狐疑很麻煩,小則誤身,大則誤國。
- 2022-09-20 閱讀:168
- “守井”哲理
- 明太祖朱元璋每一次向各地派任官員前,都將他們帶到皇宮的一口水井旁說:“做清官、靠俸祿過日子,就像守著一口井,井水雖不滿,但可養活一家老小。
- 2022-09-20 閱讀:178
- 放不下?不放下
- 清順治七年,江南宜興吳府,臥病在床的吳洪裕到了彌留之際,還念念不忘那幅心愛的山水畫。
- 2022-09-20 閱讀:193
- 做完與做好
- 有位師傅要徒弟整理庭園。第一個徒弟粗心大意,割草砍樹,未見庭園之美,反添荒涼之感
- 2022-09-20 閱讀:210
- 識人的智慧
- 晉國智宣子想讓智瑤為繼承人,理由為其“美髯長大則賢,射御足力則賢,伎藝畢給則賢,巧文辯慧則賢,強毅果敢則賢”。
- 2022-09-20 閱讀:208
- 如是我聞
- 寺里來了一個有煩惱的有錢人。有錢人問師父:“師父,我非常想為世人做點好事,可是總是條件不夠啊。”師父問他:“你需要什么條件呢?”
- 2022-09-20 閱讀:195
- 登山境界
- 弟子問師父:我欲云游參學,并向眾生宣講佛法,不知可否?
- 2022-09-20 閱讀:191
- 看到不等于走到
- 弟子登上山頂后回到師傅的身邊。師傅問:“山腳離山頂有多遠呢?”
- 2022-09-20 閱讀:255
- 做一個甘愿吃悶虧的人
- 唐穆宗長慶元年(公元821年),錢徽被提拔擔任禮部侍郎,專門負責科舉考試,等于是天下讀書人晉升通道上的一位把門神,前來拉關系、“走后門”的人絡繹不絕。
- 2022-09-20 閱讀:225
- 迷路的時候不要著急
- 日本歷史上有一位非常有名的禪師叫道元禪師。道元禪師是日本曹洞宗的開創者,是日本村上天皇第九代后裔,九歲時就能解讀《俱舍論》
- 2022-09-19 閱讀:213
- 刀尖上盛開智慧
- 朱元璋這人,可不像別的皇帝那樣少有大志。他很可憐,小時候,父母雙亡,到處乞討;乞討不下去了,又去皇覺寺當一介小沙彌,木魚經卷,阿彌陀佛。
- 2022-09-19 閱讀:184
- 變障礙為臺階
- 《論語·陽貨》第一則,記載的是陽貨和孔子之間的一次交鋒:陽貨希望孔子出山,幫助自己,但孔子自小討厭陽貨,長大后看到陽貨陪臣執國命,更是厭惡他。
- 2022-09-19 閱讀:210
- 司馬懿的壞主意
- 領導曹丕說出自己的想法,策謀深遠的賈詡諫曰:“劉備雖亡,必托孤于諸葛亮,陛下不可倉卒伐之。”
- 2022-09-19 閱讀:227
- 鐵絲前的鵝
- 戒塵有段時間心血來潮,忽然喜歡上了畫畫。有天,鎮里畫畫很好的賀施主來到寺里,我特意向他請教了畫畫的問題。
- 2022-09-19 閱讀:234
- 一秒鐘逆轉成敗
- 非洲草原上,一只雄勁的花豹已在草叢中蹲伏了許久。不遠處,一群腿腳細長、背黃肚白的羚羊正悠閑地吃著草兒。
- 2022-09-19 閱讀:176
- 安然于每一個年齡
- 惟儼和尚是唐代著名禪師,晚年住在澧州(今湖南澧縣)的藥山,人稱“藥山惟儼”。他與許多高僧一樣,善于從眼前小事物入手,啟發弟子們的悟性。
- 2022-09-19 閱讀:229
- 一枝草一點露
- 儀山禪師為了節省燒熱水的木柴,習慣早上放一桶水在太陽下利用太陽強烈的熱能使水變熱。
- 2022-09-19 閱讀:264
- 眼睛最值錢
- 我喜歡假日的時候去逛古董市場,因為會遇上許多古董的行家,偶爾也會遇到自己喜歡的寶物。
- 2022-09-19 閱讀:218
- 旁邊也是路
- 老和尚問小沙彌:“如果你進一步則死,退一步則亡,你該怎么辦?”小沙彌毫不猶豫地說:“我往旁邊去。”
- 2022-09-19 閱讀:234
- 鹽與大海
- 一顆鹽粒在干燥的陸地上跋涉了很久,來到了大海面前,眼前是它從未見過的景象。這顆堅實的鹽粒站在穩固的大地上,看到一望無際的一片蔚藍
- 2022-09-17 閱讀:214
- 海獺的石頭
-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海域生活著一種可愛的動物——海獺。海獺是世界上最小的海洋哺乳動物,它們常年生活在海洋里
- 2022-09-17 閱讀:256
- 摒棄心中那份貪念
- 西漢開國功臣周勃在隨劉邦起兵反秦中屢建戰功,被封為絳侯。漢朝建立初年,又率兵平定韓信叛亂,官拜太尉。
- 2022-09-17 閱讀:213
- 臨事而懼
- 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劉墉赴任安徽學政,這時劉墉初入仕途。臨行前,其父劉統勛贈墨一幅:臨事而懼。
- 2022-09-17 閱讀:224
- 短尾猴的機會
- 智利高山地區有一種短尾猴,群居生活。但這個種群和與其他種群不太一樣,別的種群的猴子非常團結,任何群落里的成員都相互照顧和幫助
- 2022-09-17 閱讀:208
- 為別人披一床棉被
- 在一座破舊的廟宇里,一個小和尚沮喪的對老和尚說:“我們這一個小廟,只有我們兩個和尚,我下山去化緣的時候人家都是對我惡語相向
- 2022-09-17 閱讀:216
- 忠臣與良臣
- 一次,唐太宗李世民接到別人的告發,說魏征結黨營私、意圖不軌。唐太宗便派御史大夫聞彥博前去查辦,但聞彥博并沒有查出魏征有結黨營私,意圖不軌的問題。
- 2022-09-16 閱讀:269
- 巧語智辯的薛登
- 薛登是宰相的兒子,自幼聰明伶俐。當時有個奸臣金盛,總想陷害薛登的父親,但苦于無從下手,便在薛登身上打主意。
- 2022-09-16 閱讀: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