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疏忽
意外發現
陸警官找到了面包車與司機,暗中確認:除后輪轂有新的摩擦痕跡,沒有其他事故后的常見損壞。
司機很瘦小,按他的說法,當時他開到路中段,瞥見旁邊人行道前方好像有人。不一會兒,他覺得車身猛地頓挫了一下,接著是“咔嚓、咔嚓”的異響。司機抱怨說:“我下車一看,發現后車輪纏進了一根鋼纜。誰把那么長的鋼纜扔在馬路上,簡直是害人!”
陸警官問:“下車時有沒有看清楚那個人?”
司機說:“我也納悶,下車時沒看到一個人。當時我有點怕,以為自己見鬼了。”
“那你有聽見其他聲音嗎?”陸警官考慮,會不會在面包車經過的同時,死者恰巧遭遇不測。人遇到突發情況,大多會下意識地求救。
司機不好意思地笑了:“我有點犯困,所以車里音響開得很大,沒聽到其他聲音。”
陸警官覺得蹊蹺:從時間上看,司機在車內看到的那個人應該是死者。莫非是司機臨時起意,殺害了死者?陸警官看看司機,搖了搖頭:他那身板,很難控制住健壯的死者,更別說將其從高處拋進草叢。
陸警官又問司機那根鋼纜的長度、形狀,司機說他解開鋼纜后,卷在一起扔在路邊,就開車走了。那么這就是拾荒者撿到的那卷鋼纜,間接說明他倆沒有說謊。
司機那句“誰把鋼纜扔在馬路上”提醒了陸警官:這么長一根鋼纜,怎么就被隨便扔掉了?
一查,竟有了意外收獲。
原來,在架設跨越馬路的通信線路時,因為兩側電桿跨度大,通信光纜拉伸強度不夠,要在兩桿之間的頂部拉一根強度較高的鋼纜。
據通信公司反映,這條線路還在施工中,前一天下班時,他們剛架設完畢,第二天再來,準備繼續施工,發現鋼纜只剩短短一截了。
陸警官奇怪地問:“線路被掛斷了,你們怎么不報警?”
對方支吾了一會兒,說出了實情:“昨天,施工人員在架設鋼纜時忽然下起了暴雨,他們沒來得及將鋼纜固定到標準高度,就匆匆下桿收工了。”施工人員覺得,鋼纜的離地高度與標準高度距離不大,一般車輛碰不到。但他們疏忽了一點:車輛若超高,鋼纜就有可能被掛斷。因為工人過錯在先,所以他們沒有追究別人責任的底氣。
不用說,掛斷鋼纜的就是那輛裝橋梁預制件的卡車了!
致命巧合
陸警官找到卡車司機,司機蒙了,說:“我應該沒有超高呀?”
陸警官將翻拍的監控畫面拿給司機看:“裝載的預制件確實沒超高,可你看看這些上翹的鋼筋。”
司機撓撓腦袋,說:“哎呀,這倒是真的沒注意,疏忽了!”
就算是這樣,關于命案原因還是難以解釋。晚上,陸警官下班回家,見兒子正盯著電視樂得手舞足蹈,他不由得瞥了一眼電視畫面:一個少年在彈性巨大的蹦床上彈跳,身體還在空中不停地翻轉……
看到這兒,陸警官眼前一亮,他急忙返身出門,來到警局,找到保存的死者遺物。拿出死者的運動鞋仔細一看,發現左腳鞋底靠后跟處,有一條不太明顯的、被鋼纜勒過的痕跡。
命案的最后一塊拼圖,終于集齊了!陸警官腦海中還原出了這樣的一幕:裝載預制件的卡車經過那剛架設鋼纜的地方,預制件朝上彎曲的鋼筋,將鋼纜從一頭割斷。當時,卡車在最右邊的那條車道行駛,鋼纜率先斷裂的,是右邊這頭。鋼纜一頭掉落在馬路中間,大半根都拖在了地上,左邊那頭的鋼纜沒斷,還掛在草叢那一側的電線桿上。
幾分鐘后,死者跑步經過這里,因為路燈昏暗,他沒注意到地上的鋼纜。就在他左腳剛踩上鋼纜、抬起右腳向前跨的瞬間,面包車疾駛而過,飛速轉動的車輪將馬路中間的鋼纜一端卷進了輪轂。鋼纜在電線桿與面包車之間,瞬間呈斜線拉直、繃緊——猶如一根威力巨大的弓弦。
此時,死者就成了這根“弦”上的“彈丸”,瞬間被彈射了出去。由于死者左腳著力點正好在鋼纜上,右腿剛向前邁出,他的身體呈前傾姿勢,鋼纜忽然產生的巨大彈力,讓他瞬間失去平衡,被高高彈向前方高空,然后跌落進草叢,手機在死者飛起時,從壞掉的臂包里掉落。死者跌落時不幸撞在大石塊上,當場離世。等面包車司機發覺異常,鋼纜已被完全拉斷。司機下車解開鋼纜,卷好扔在路邊。十幾分鐘后,拾荒者經過……
案情厘清,陸警官并不輕松:如果工人能將鋼纜固定到位;如果卡車不超高,如果面包車不超速,這起悲劇也許就不會發生。可惜沒有如果……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