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由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團委書記曹凡老師帶領,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建筑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能源與環境學院的九名學生組成的“信”之所向圖木舒克支教團抵達新疆,開始在第三師圖木舒克市第二中學為期兩周的暑期支教活動。
在支教活動前,我們進行了為期一周的籌備。課程生動有趣,涵蓋面廣,從古代藝術到現代科技,開展西方藝術史、中國建筑史、趣味詩詞、戲劇研討、巖彩繪畫、書法研討、趣味編程、數碼常識、攝影技術等30門趣味課程。
建筑是寫在大地上的史書,中國古代建筑凝結了古人的智慧,體現了華夏幾千年文明的底蘊,透射著歷史的境況,課程首先通過對遠古至封建社會建筑發展歷史的梳理,同學們認真聽講,積極互動,較好的體會了我國古人的智慧。后面對于我國古代木構建筑的講解,借助魯班鎖、佛光寺柱頭鋪作積木等教具,讓同學們切身感受木榫卯的智慧,體味其中的奧妙。每位同學都十分熱情、積極,許多同學也表示課堂很有樂趣,激起了他們對于建筑的興趣。

圖1:少數民族同學進行榫卯結構的制作
巖彩,一個古老又現代的繪畫技藝。它源于中國,鼎盛時期,是在我國唐代的工筆重彩。但在宋代興起文人水墨畫之后,漸漸被邊緣化。課程首先講解了巖彩繪畫的發展歷程,讓同學們對巖彩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初步的認識。接著,志愿者老師帶領同學們欣賞了中國古代的天人之作——唐代的敦煌壁畫和北宋的千里江山圖。最后,同學們體驗了一幅巖彩繪畫從制作基底、研磨顏料、瀝粉、到最終上色的全過程,體會到了巖彩繪畫的絢爛與動人之處。

圖2:同學們在體驗巖彩的制作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