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7月13日,也是我參加三下鄉活動的第八天。支教時間已經過去一半,在這一個星期以來,我所體會到的感受是前所未有的。我也深刻感受到了支教的意義。用心去對待,盡自己微薄的力量,哪怕僅僅只影響到一個孩子,那么我所做的就有意義。
我是五年級的語文老師兼三、四、五、六年級的音樂老師。記得我上第一節課之前的那天晚上,我反復修改完善,最終做出了一個我比較滿意的古詩鑒賞的PPT,之后還寫好了我上課的教案。第一堂課,第一次面對這么多孩子,看著他們稚嫩臉和期待期待的眼神。顯然我有些緊張,上課的時候斷片了幾次。好在準備比較充分,所以總體還是比較順利。第一堂課也讓我第一次體驗到了當老師的感受。我體會到了,下課的時候一群孩子想海浪一樣擁向你,是那么熱烈那么溫暖那么美好。
在白石小學的支教生活中,我感受到了很多孩子的熱情,也體會到當老師的不易,一名合格的老師得有足夠廣博的知識,足夠充沛的精力,足夠多的耐心,足夠多的愛,去愛護、感動、教育那么多的學生。跟學生在一起相處的日子有酸也有甜,我也學會了怎樣對待不同的學生。與孩子不斷接觸后,我發現他們有著各種各樣的性格。有些孩子性格外向,會主動和老師交流。有些孩子卻總是一個人獨自在教室角落的位置,他們不會主動靠近你,甚至是不會跟別的同學一起玩耍。面對性格內向的孩子,我嘗試著走近他們。我在他們下課的時候,就嘗試著跟他們交流。我一個人靜靜地坐在他們旁邊的位置,小聲地跟他們說話。我主動述說自己性格和喜好,述說自己的往事。談話中,我看到了他們久違的笑容。漸漸地,他們也開始和我說話,再后來他們會主動和我打招呼。這是很讓我開心和自豪的。
讓我深受觸動的是,孩子們每天需要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才能到達學校。而且沿途是沒有書店、診所、便利店的。我和我的隊員,每次送孩子們回家的途中,衣服都出汗濕透了,第二天起床腳也十分的酸痛。何況他們還只是孩子。每次送他們回去,我都會跟他們多說說話,鼓勵他們一定要努力、認真學習,走出這大山。
在家訪之后,我們也了解到。這些孩子絕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因為在這貧困山區沒有什么經濟來源,他們的父母不得不外出務工。他們的父母可能一年才回來一次。每當談到是否想爸爸媽媽,孩子們都支支吾吾地回答。孩子們在生活上遇到什么傷心事難過事也選擇藏在心里,不會和爸爸媽媽訴說。了解到這些情況后,我心中思緒萬千,我也不知道該怎么做。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用心去對待他們,盡我最大的努力去傳授他們知識、去鼓勵他們努力朝夢想進發。
前方的路也許漫長曲折,你會迷失方向。但是孩子們,請你們記住。路在腳下,夢在前方。要堅持不懈地走下去,能改變命運的是堅定的信念和不斷的努力。請永遠不要放棄對未來的期待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