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導青年學生深入基層,在社會實踐中挺膺擔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巢湖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民族團結實踐團,于7月15日至7月19日赴望江縣漳湖鎮回民村開展“紅色歷史”“黨建工作”“民族團結”“鄉村振興”“鄉村治理”等方面的實踐調研活動。
歷史回望,感悟中華一家親
7月15日下午,實踐團首先參觀了回民村渡江戰役紀念館。從王茂燈老師扣人心弦的講解中,隊員們了解到渡江戰役期間,回族先輩深明大義,踴躍報名,積極擁軍支前。護送解放軍渡江時,回族船工們英勇無畏,視死如歸,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伊斯蘭的英雄”的壯麗篇章。參觀結束后隊員們內心深受觸動,于是他們跟隨目前唯一健在的“渡江船工”董玉發的腳步,來到回民村渡江戰役起渡點,更加深入地了解這段歷史。“解放軍和我們都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都是一家人,他們不怕死,我們回族人民也不怕!”91歲的董玉發激動地說。隊員們用心聆聽著董玉發講述回民渡江突擊隊的故事,深切感受到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力量,正是這種團結力量,推動中華民族不斷前行、不斷壯大、走向復興。
黨建引領,凝心聚力促發展
16日,實踐團來到回民村黨群服務中心,對黨員干部、村干部等進行了深入訪談。“在我們村,漢族是少數民族”回民村黨支部書記劉衛東深情地說。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回漢兩族群眾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相互幫助、相互支持的深切感懷。在采訪中,隊員們了解到回民村黨支部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工作主線,大力宣傳民族團結的重要性。隨著黨的民族政策日益深入人心,回民村群眾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與民族團結進步的過程中收獲了前所未有的繁榮與福祉,他們內心充滿了對黨的政策深深的感激與敬仰,同時也堅持充分發揚自強自立精神。當前,在黨支部的正確領導下,回民村正加速推進19項民生工程,施工如火如荼。盡管施工過程中難免會給村民帶來一些不便,但村民們以高度的理解和包容之心,積極支持并參與其中,共同為村莊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問卷為媒,基層調研強認同
17日,實踐團成員分成三個小隊,深入到回民村村民家中,以調查問卷為載體,挨家挨戶上門走訪,深入了解村民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解與認同情況。在走訪過程中,隊員們不僅關注村民們對民族團結政策的知曉程度,更深入挖掘他們日常生活中的民族團結故事。通過這些真實案例,隊員們深刻感受到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之間的深厚情誼和共同奮斗的精神。同時,隊員們也積極向村民們宣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性,引導他們認識到各民族之間的團結與和諧是國家繁榮富強的重要基石,增強他們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從回收的調查問卷中可以看出,回民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村民們對此表示高度認可。
青年擔當,傳承精神助振興
18日上午,實踐團在渡江戰役精神的感召下,走進回民村鄉村振興支柱產業——大棚蔬菜基地,幫助基地回漢兩族工人采摘辣椒。在工人們的熱情指導下,隊員們迅速掌握了采摘辣椒的技巧,隨后便滿懷激情地穿梭在辣椒叢中。他們小心翼翼地摘下每一個成熟的辣椒,然后把它輕輕放入大桶中。汗水在他們的額頭上不斷滑落,浸濕了衣背,但隊員們毫不退縮。采摘任務完成后,隊員們并沒有停下腳步,他們迅速轉換角色,成為搬運工,接力將一筐筐沉甸甸的辣椒搬運到指定位置。盡管大棚內溫度較高,工作強度大,但他們的心中卻充滿了力量。他們深知,每一份努力都是對鄉村振興事業的支持,每一次搬運都是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強化,他們以實際行動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
孝德揚輝,建和諧美好家園
19日上午,實踐團通過實地考察、交流訪談等方式了解回民村鄉村治理情況。在調研過程中,隊員們深刻感受到回民村不僅注重傳承回族文化習俗,而且更加注重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建了一個多元共生、和諧共進的美好家園。回民村特別重視弘揚“三孝”文化——即“王祥臥冰求鯉”“仲源掩雷泣墓”“孟宗哭竹乞筍”三大孝感天地的故事,這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當地的生動體現。 “三孝”文化在回民村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踐行。村民們通過家庭教育、鄉村活動等多種形式,將“三孝”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使之成為維系家庭和睦、促進鄰里團結的重要紐帶。此外,回民村還積極開展各類民族團結進步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村民們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各民族都是這個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為期五天的實踐調研活動,不僅讓隊員們深入了解了回民村“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紅色參戰歷史以及新時代回民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成功實踐,還進一步加深了隊員們對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四個共同”和“四個與共”的理解。大家紛紛表示,要繼承和發揚渡江戰役精神,講好“回民渡江突擊隊”的“渡江”故事,宣傳好回民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經驗,促進各族同胞團結一心,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