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日下午,常州工學院伴隨學社成員及志愿者小朋友前后來到常州張太雷紀念館和瞿秋白紀念館,以實際行動,追尋紅色足跡汲取紅色力量;以史為鏡,感受張太雷和瞿秋白的精神內涵。

蜿蜒青石板路通向張太雷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漢白玉雕刻而成的烈士半身雕像,后面墻上寫著“謀將來永遠幸福”,這七個字正是他一生信仰的寫照,代表著張太雷同志對新時代的美好向往。我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一起走近張太雷。他是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宣傳家,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不幸的是在廣州起義戰斗中被敵人槍擊,中彈身亡,年僅29歲。張太雷為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張太雷紀念館通過圖片、油畫、實物等珍貴歷史資料詳細記載了張太雷生平和革命歷程,講述了張太雷的光輝事跡和家國情懷。聽著講解員的動情講解,大家無不動容,深深了解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來之不易。參觀中,小志愿者們每到一處地方都認真聆聽講解,仔細了解張太雷烈士的成長經歷和革命歷程,感悟“謀將來永遠幸福”的崇高革命精神。

瞿秋白紀念館由故居和紀念館兩部分組成,是一座全面收藏瞿秋白研究史料、展陳瞿秋白生平、研究瞿秋白思想、弘揚瞿秋白革命精神的紀念場館。參觀過程中,師生共同了解瞿秋白的革命足跡、英勇事跡以及他對中國革命的重要貢獻和深遠影響。同學們觀看了大量的文物和歷史圖片以及多媒體演示,對瞿秋白的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瞿秋白先生的一生并不長但卻充滿了故事,在當時落后貧窮的中國,他是少有的能走出去的人,他見證了舊時代的沒落,也迎接了新文化的洗禮,在困境中他并沒有沉淪和迷茫,而是積極尋找出路,立志“為大家辟一條光明的路”。瞿秋白不僅是文壇才子,還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積極傳播者,留下了大量的文字資料。為了更好地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他還將著名的《國際歌》翻譯成了中文。心有所信,方能行遠。同學們表示,我們要更加自覺學習和弘揚瞿秋白的革命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而勤奮學習,練就過硬本領,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青春的智慧和力量。

常州這座江南龍城涌現出了張太雷、瞿秋白等一批彪炳史冊的革命先驅。他們的崇高信仰、偉大精神、高尚人格和光輝事跡,化作常州這座城市的魂魄,凝結成激勵一代又一代常州兒女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力量源泉......青少年們在回憶歷史、緬懷烈士的同時,也經受了心靈的洗禮。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就紀念館紅色基因的利用和傳承作出重要批示,明確指出要發揚紅色基因和文化對青少年的教育作用。紅色資源是流淌的記憶、珍貴的史實、歷史的見證,每一處場館、每一個故事、每一位英雄都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緬懷和紀念中得到傳承。新征程上,我們要依托紅色資源凝聚的紅色血脈、形成的紅色文化,匯聚成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精神偉力。
此次紀念館之行正是希望通過豐富而人性化的導覽服務,讓青少年接觸館藏文化,學習革命歷史,利用身邊的紅色資源對青少年進行紅色教育,增強他們的歷史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起他們為祖國的美好未來而不懈奮斗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