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5日至7月1日,為進一步提高居民環保意識,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發展理念,常州工學院人文學院“遇見綠水青山,共建碧綠江河”社會實踐團隊在淮安市盱眙縣黃花塘鎮杏花村、常州市金壇區、連云港市灌南縣、南通市如皋市丁堰鎮、蘇州市吳江區江陵街道等地深入農村和社區,開展環保宣傳及實踐。

圖為實踐隊員劉珂在進行排污口標識牌的安裝
現如今,社會飛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造成的環境污染也愈加嚴重,環境污染將對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平衡造成嚴重破壞。保護環境,已經成為當下刻不容緩的任務。在本次暑期社會實踐中,八名成員被分成三個小組分別進行環保知識立牌的選址、制作和放置,環保知識的宣講、環保清潔行動的落實以及園藝的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在實踐過程中,特別是通過環保清理實踐,我們深切感受到環衛工人們的不易,也激發我們更加愛護這來之不易的清潔環境,自覺履行愛護環境、垃圾分類投放的環保行為。同時,我們也深刻認識到環保不是一句空話,而是需要每個人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比如少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節約用水用電,做好垃圾分類等等。環保工作是一個長期的、需要持續努力的事情。我們不能指望一次活動就能改變所有,但只要我們堅持不懈, 一點一點地去做,總會讓環境變得越來越好。
圖為郭心潔同學
在進行環保知識宣講

圖為團隊成員郭心潔在進行垃圾清掃
在實踐過程中,通過查閱資料,我們認識到城市綠化工程對于改善空氣質量、調節氣候、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從綠化工程這一角度來講,我們可以采取全面的場地評估,包括土壤質量、地形、氣候等因素,以制定合理的綠化方案;設計多樣化的植物群落,包括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多層次的生態結構;優先選用本地原生植物物種,它們對當地環境適應性強,有助于維護本地生態平衡;挑選具有良好生態功能的植物,如吸收污染物、固碳釋氧能力強的品種;設計高效的灌溉系統,采用滴灌、噴灌等節水技術,減少水資源浪費;收集雨水用于灌溉,降低對市政供水的依賴;定期進行修剪、施肥、病蟲害防治等養護工作,確保植物的健康生長;監測綠化工程的生態效益,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優化等等方式來最大程度地發揮綠化工程的重要作用。

圖為團隊成員顏欣彤在進行園藝知識學習
回顧本次環保實踐宣傳活動,每一位團隊成員都感到收獲頗豐,不僅學到了許多環保知識,堅定了保護環境的決心,還鍛煉了大家的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并且實踐隊員身體力行,面向社會進行環保知識的推廣和普及,開展環保清潔實踐活動。我們相信,只要更多人能夠認識到環保行為的重要意義,能夠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保護環境,就能夠為守護我們美麗的家園增添力量。未來,我們將繼續參與、開展環保宣傳實踐活動,為環保事業貢獻青春力量。我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行動起來,我們一定能夠遇見更多的綠水青山,共建起碧綠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