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在中國的一些鄉村地區,由于地理位置、經濟條件和教育資源等因素的限制,當地的教育水平相對較低,孩子們往往無法接受到優質的教育。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教育系統發揮自身優勢,實施組團式支教、直屬高校定點幫扶等措施,教育扶貧提升了貧困家庭的脫貧能力,開拓了貧困人口子女的發展空間,有助于切斷貧困代際傳遞。因此,許多志愿者組織和個人紛紛投入到支教事業中,為這些地區的孩子們帶去知識和希望。悅海萌芽支教隊就是其中的一支。
悅海萌芽支教隊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海洋科學與技術學院下設的志愿服務組織,他們由一群熱愛教育、關心社會發展的大學生自覺組成,致力于改善鄉村地區的教育現狀。2024年1月15日至2024年1月26日,一隊支教成員在山東為初二年級170名學生開展了為期兩周的課程,2024年1月17日至1月22日,二隊支教成員在江西為初一到初三的200名學生開展了為期6天的課程,隊員們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們學習知識并運用到生活實踐中,為鄉村地區教育的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
實地調研,制定教學計劃
支教開始前,支教隊與多所鄉村學校的老師展開溝通,進行詳細的實地調研,了解當地的教育狀況、學校的需求和資源情況,以確定支教地點并確保教學工作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通過討論,悅海萌芽實踐隊決定將支教地點設立在山東聊城楊屯中學和江西上饒饒埠中學兩地,隊員分成兩組分別進行考察。2024年1月15日和17日,隊員們分別到達了山東和江西支教地點,進行了實地調研。在與學校和老師充分交流溝通后,根據調研結果和學校的需求,支教隊制定了詳細的教學計劃,確定教學內容、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并根據不同年級和學科進行分工,希望孩子們能在全新的體驗中增長理論知識,提高操作能力。
結合實踐,豐富課堂形式
正式開課前,隊員們為同學們舉辦了開課儀式,以“世界課”為線索,通過多媒體展示了鄉村以外的廣闊天地,哈工大生活與學習的豐富多彩,激發了學生們對學習的興趣、對大千世界的憧憬。開課后,隊員們分工為孩子們講解有關生物、化學、物理、歷史、新能源、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等課程的有關知識,極大地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在“蛋白質與酶”的生物課上,隊員們通過講解和PPT視頻的演示,生動形象地向孩子們展示了蛋白質和酶在生物體內的作用和工作原理,激發了他們對生物的學習興趣;在“圓明園”的歷史課上,隊員們介紹了圓明園的歷史和文化,讓他們在了解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在“新能源汽車動力初識”課上,隊員們通過展示各種動力的新能源汽車,讓孩子們了解了當代熱門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有助于他們與社會的進一步接軌。
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所學知識,支教團隊設計了一系列實踐活動:在“粗鹽提純”化學課上,隊員們組織孩子們進行簡單的粗鹽提純實驗,通過讓他們親手操作,不僅使他們感受到了化學的魅力,也使他們體會到了生活中我們常見食鹽的來之不易;在“物理趣味小實驗”中,隊員們讓孩子們運用所學的浮力、反沖力和熱脹冷縮等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PPT編程”課上,隊員們讓孩子們親自上臺演示關于PPT動畫效果和音效的制作,讓他們在熟悉計算機操作的同時,增強對計算機的興趣。
結課留念,傳遞支教溫情
隨著時光的流逝,悅海萌芽實踐隊的支教活動即將落下帷幕。在這段寶貴的時光里,支教隊成員與孩子們一起度過了無數難忘的時刻,共同書寫了一段支教佳話。為了留下這份美好的回憶,支教團隊特別組織了一場結課留念活動。隊員們為孩子們送上了精心準備的禮物和祝福,鼓勵他們繼續努力學習,為夢想而奮斗;孩子們也紛紛涌上前來,與老師們擁抱、合影,表達他們對老師們的喜愛和不舍。支教團隊成員深受感動,他們表示這段支教經歷將成為他們人生中寶貴的財富。結課留念活動不僅是對支教活動的總結,更是對鄉村教育的堅定承諾。他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更多的人關注鄉村教育,為孩子們的未來貢獻一份力量。同時,他們也相信,在支教團隊的共同努力下,鄉村教育將會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回顧這段寶貴的時光,支教團隊深刻體會到教育的力量和支教的意義。“在這段時間里,我們見證了孩子們從羞澀靦腆到自信大方的轉變,從對知識的渴望到掌握新技能的喜悅。每一個孩子的進步和成長,都是我們支教團隊最大的驕傲和動力。同時,我們也收獲了與孩子們之間 深厚的情感紐帶,這份情誼將永遠珍藏在我們的心中。”支教隊長表示,“通過支教活動,我們不僅為孩子們帶去了知識和智慧,更傳遞了關愛和希望。我們堅信,教育是改變鄉村孩子們命運的關鍵,而支教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橋梁。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激發孩子們對學習的熱情和對未來的憧憬,為他們的成長道路點亮一盞明燈。”
然而,支教活動只是開始,而不是結束。悅海萌芽支教隊將繼續關注鄉村教育的發展,為孩子們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支教隊也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支教事業中來,共同為鄉村教育的進步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