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支教心得
寒調(diào)是我在學校自從第一次了解之后便所心之所往之事,而在本次寒調(diào)過程之中,本人也是充分參與其中,主動包攬班調(diào)過程中的各類任務,認真記錄相關(guān)會議以及活動內(nèi)容,并積極宣傳相關(guān)內(nèi)容,并在所有隊員的共同努力之下圓滿完成了前期準備工作以及后期支教任務,而在本次寒調(diào)活動之中,我也感觸頗深。
寒調(diào)的任務并非是個人單打獨斗所能夠完成的,而是需要多人共同分工配合的,就以我的任務來舉例,我所需要帶的課程很多,但是如何使之出色,怎樣才可以讓更多的人去了解我們這個行為呢,了解我們所正在做的這一極具意義之事,是我需要去考慮的,而每次會議的開展,更是需要多人的去配合,在第一次會議之上,我們共同商定了并確定了第一天上課的課程應當如何開展,怎么去迎接每一位小朋友,而在會議之前,我們也是在相關(guān)討論群里各抒己見,提出了很多相關(guān)可行的話題,也是通過本次的商定,我看見了所有隊員共同的上進心,寒調(diào)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我們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在15天的時間里面我們應該如何與小朋友們相處,如何盡職盡責,出色的完成每一項任務,幫助小朋友們的課程更上一個臺階等等問題都是我們需要去認真思考的,去解決的。
在本次三下鄉(xiāng)支教活動中,我們團隊成員圓滿的完成了本次的任務,在這15天的相處過程中,有甜也有苦,但總體來說,過程是極其美好的,但本次的活動同樣存在著相關(guān)的不足,需要我們?nèi)ジ倪M,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相關(guān)的困難等等。
本次支教活動意義非凡,從中我收獲頗多,我個人認為這段記憶將成為我生命中極其難忘的一部分。
一:對于鄉(xiāng)村地區(qū)教育資源匱乏的認識
本次支教地為鄂州段店小學,該地雖離武漢極近,但教育資源仍極其匱乏,首先是教師資源,該校老師大多是已在學校教書多年的老師,老師群體普遍歲數(shù)較大,因此對于新型的教學方式并不了解,對于學生也多是繼續(xù)采取以往的教育方式,學校缺乏新鮮血液的注入,年輕老師較少,并且學校配套的體育器材,如羽毛球拍,足球等較少,學生在體育課時可能并無法做到?jīng)]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運動項目,而這都是我在支教的過程中所切實感受到的,鄉(xiāng)村地區(qū)對于教育資源的需求很大,在往后,我希望作為師范類院校的學生,可以利用好所學技術(shù),,返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為基層學校的建設(shè)添磚加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老師的教導下才長大的,如今回頭望去,最早教授我們的一批老師已經(jīng)老去,可能無法再肩負重任,而作為新鮮血液的我們則但應擔負起自己的責任,接過老一輩教師的傳承,為教育事業(yè)而奉獻自我。
二:對于學生家庭的感觸
本次支教活動中,一位學生讓我印象極深,由于原生家庭的影響,該學生的父親已經(jīng)幾年未陪伴在其身邊了,而父親的消失,有時也成為了同學欺負其的原因,他的成績并不好,老是墊底的存在,在最初教授的過程中,作為四年級的他,竟然連乘除法都無法進行運算,雖然在我們細心教授之下,他學會了,但僅僅只是乘除法就消耗了我們幾天的時間對其進行單獨輔導,他并沒有相關(guān)的自制力去查漏補缺,而據(jù)其所講,對于平常上課時老師所教授的內(nèi)容他是一點也聽不進去的,所以對于該學生往后的學習生涯我們是十分擔心的,卻又無力改變,而他的媽媽卻對他也是不管不問,甚至說連自己的飯都要自己做,他的媽媽對于他的衣食住行幾乎一點不關(guān)心,我們嘗試去他家進行家訪,對他的家庭有更多的了解,但卻被他的母親拒絕了,在往后的教書生涯中,不用多想,我也會遇見各種各樣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可能說有些原生家庭與此相比會有更多的問題,但通過本次活動,我深切的認識到作為老師對于此事的無奈,作為老師的我也只能說去盡量多的去關(guān)注較為特殊的學生,期待在某一天學生能夠改變自己,能夠做到自強,為自己爭光。
三:對于學生安于享樂,不思進取的無奈。
我們團隊只會在該地進行為期15天的支教生活,可能從離別的那一刻開始,我們與他們在生命中會再無交集,我們想去讓每一位學生向著美好的方向改變,但顯然這個過程是極其漫長的,我們在短時間內(nèi)并無法做到,當我說出“如今的你不學習,未來想怎樣”時,我恍惚了,曾幾何時起,我在我的母親口中聽到這句對我說的話,我驚訝,感嘆于教育的滯后性,每當看見學生在課業(yè)輔導時無所事事,嬉戲打鬧時,我總會痛心,小學是教育的基礎(chǔ),很多基礎(chǔ)性知識點是在小學習得的,不久后,他們便要從小學畢業(yè),進入初中,學習更為復雜的內(nèi)容,如果現(xiàn)在小學的基礎(chǔ)都沒有打好,很難想象在未來他們的境遇當時如何,希望我所教授的每一位學生在未來都能找到屬于他們未來自己的路,能夠活出獨屬于他們的人生
作者:張博洋 來源:個人
- 奏非遺古韻,摹彩繪風華
- 歲月潑墨,綴下花開,盛開的是中華五千年來孕育的優(yōu)秀文化,時序輪轉(zhuǎn),丹心永固,文化自信始終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非物質(zhì)
- 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