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爛or內卷——全球化背景下大學生精神內耗分析
摘 要人不僅是一種物質存在,也是一種精神存在,人只要生活,就離不開精神生活的支撐。精神生活問題是當代中國社會凸顯的重大的現實問題,也是現代哲學關注的一個前沿問題。隨著全球化的發展,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許多學生青年出現了“內卷”和“擺爛”現象。“內卷”是在青年大學生中為超越彼此而出現的惡性競爭,而“擺爛”是部分青年大學生逃避現實壓力,不愿努力奮斗,從而麻痹自己思想的體現。無論是“內卷”還是“擺爛”都是大學生在面對越來越重的就業壓力時體現出地極端的錯誤心理狀態。當今社會,只有精神生活同時發展,大學生才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關鍵詞:全球化、內卷、精神生活、擺爛、大學生
AbstractMan is not only a material existence, but also a spiritual existence. As long as people live, they cannot leave the support of spiritual life. The problem of spiritual life is a major practical problem highlighted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ety, and also a frontier problem of modern philosoph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social competition is more and more fierce, many young students have the phenomenon of "inner roll" and "rotten"."Inner volume" is a vicious competition among young college students to surpass each other, while "rotten" is the embodiment of some young college students to escape the pressure of reality and be unwilling to work hard, so as to paralyze their own thoughts. Both the "inside roll" and the "swing rotten" are the extreme wrong psychological stat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face of more and more heavy employment pressure. In today's society, only when the spiritual life develops at the same time, can college students establish a correct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Key words: globalization, inner volume, spiritual life, rotten, college students
引言
(一)研究背景
隨著全球化的快速發展,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為能緊緊跟隨全球化經濟快速發展的浪潮,各企業對高校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高。面對外界嚴峻的就業形勢,出現了許多青年大學生以網絡熱詞“內卷”和“擺爛”來表達了自己面對就業壓力的狀態。
[]“內卷”和“擺爛”都會增強青年大學生增強自身的心理內耗,最終導致“精神”內耗在青年大學生中如病毒一般迅速蔓延。青年大學生如何調整心態,拒絕“內卷”和“擺爛”,避免精神內耗,成為當下社會熱議的話題。
[]
(二)研究目的及意義
“內卷”一詞在各高校學生圈中一直保持很高的熱度。無論是“內卷”還是“擺爛”都是較極端且不健康的兩種行為,但同時卻都是在當代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并且還存在持續傳播的現象,對許多大學生的心理都造成了一定負面的影響。而一定的研究數據表明精神內耗比身體疲勞更容易產生壓力,這也是我們進行“內卷”與“擺爛”話題進行研究的目的,意圖解釋這二者之間的關系以及對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價值觀的影響,調整自己在學習中的態度和行為。不受錯誤“內卷”的影響,形成自己的學習規劃和努力方向。
[]最后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法來減弱兩種現象對大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
一個社會現象的出現反映了一定的社會存在,通過這次研究了解“內卷”和“擺爛”的由來,調整當代大學生對這兩個現象的錯誤認識,更好的對待“內卷”和“擺爛”。
[]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立足當下,如何更好的利用時間,從而更好的努力。無論是相對于學生個體而言,還是相對于整個社會來說,面對當代大學生的“內卷”和“擺爛”都是一項挑戰。當代大學生應避免陷入“內卷”的惡性循環,卻也要拒絕“擺爛”的生活,不應在一重又一重的內卷潮流中過早的消耗我們的精力,要有足夠的努力去完成自己的目標。
[]不愿意參與“內卷”,不代表不努力,不代表直接“擺爛”。這也是我們進行本項研究的意義所在以及想要傳達給每一位大學生的信息。
一、相關概念界定
(一)內卷與擺爛的理論內涵及具體表現
1、內卷原指一類文化模式達到了某種最終的形態以后,既沒有辦法穩定下來,也沒有辦法轉變為新的形態,而只能不斷地在內部變得更加復雜的現象。現實生活中,很多高等學校學生用其來指代非理性的內部競爭或“被自愿”競爭。
[]現指同行間競相付出更多努力以爭奪有限資源,從而導致個體“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現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貨膨脹”。
[]2、擺爛指無論對方做出什么反應,你內心都毫無波瀾,對此不會有任何反應或者反抗,表示順從心理。
[]年輕人選擇躺平,就是選擇超脫于社會的競爭環境中,以順其自然的態度面對外界環境與壓力的變化。
二、當代大學生精神生活的現狀調研
(一)調查問卷數據分析
根據問卷結果數據分析可得:填寫該份問卷的男女比例為3:2,填寫該問卷的對象大部分為大三學生。
1、你了解過內卷和精神內耗嗎? 根據問卷結果數據分析可得:填寫該問卷的對象中有89.06%的人都對“內卷與精神內耗”這個現象有過了解,初步證明“內卷與精神內耗”的話題現象在學生群體中較為常見。
2、你認為自己內卷嗎? 該題為調查對象對自己的內卷程度的自我評分題,根據問卷結果數據分析表明“內卷”該現象在大學生群體中屬于較常見現象且存在小部分高內卷人群,同時也存在一部分低內卷人群。該部分人群占比比高內卷人群大。
3、你認為身邊的人內卷程度高嗎?(1代表程度最低,10程度最低)根據圖表顯示,受調查對象大部分認為自己身邊的人內卷程度較高,少數人認為自己身邊的人內卷程度低。從總體看,大學生的內卷程度較高。說明大多數大學生都會參與到內卷中并且內卷的程度高。
4、當你看到身邊的同學都在勤奮學習時你會怎么辦? 根據數據顯示,大多數大學生會受身邊環境影響參與到內卷中,但可以自主選擇有自己明確的計劃去完成自己的目標,這種內卷有利于激發大學生學習的潛能。也有盲目跟從內卷的,使內卷帶來負面影響,消耗大量精力卻又覺得卷了又好像沒卷。因此,我們應當積極引導大學生偏向良性內卷。
5、你認為你自己產生精神內耗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在研究大學生精神內耗和“內卷”現象的過程中,我們試著探索大學生產生精神內耗的主要原因:
(1)人生規劃太過隨意,導致日常學習生活缺乏動力,常常感到迷茫此選項占比為72.92%。在我們分析大學生壓力來源時,排名第一位的就是專業知識學習。由于大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了解的不確定性,大學生很難準確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進行選擇,即使當今高校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體驗等課程,但是并沒有很好對癥下藥,很難切中每一位學生的要點,導致在大學前期大學生們沒有規劃,消磨時光,臨近大學畢業隨意選擇,隨波逐流,人生規劃太過隨意,與自己的期望相差甚遠,產生精神內耗。
(2)業余生活過于網絡化,活動單一,十分依賴互聯網,把網絡當成精神寄托此選項占比為64.06%。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00后”大學生們越來越離不開網絡和社交媒體,多數大學生在學校的活動就是使用社交媒體、沖浪聊天、玩游戲。由于對人際關系的恐懼與擔憂,越來越多的“社交恐懼癥”出現于大學生這一群體,使得他們不愿意主動與人交流建立關系,但是單一的渠道作用是有限的,互聯網并不能從未大學生所有情感寄托的方向,業余生活的單一以及對互聯網的過度依賴,形成了一張網,大學生們想要掙脫但是卻越陷越深,在兩難境地之中,精神內耗由此產生。
(3)學校教育忽視精神文明建設,過于重視學習成績,教育重心失衡此選項占比為41.15%。在中國的應試教育壓力之下,脫離了高考的壓力,大學生們對大學教育方式產生了困惑和懷疑,考研考公等方式同樣更注重于學生的學習成績,平日大學生活中獎學金、評優評先等活動大部分是以績點論高低,大學生們對應試教育的厭倦帶到自身的學習當中,但是為了學校的要求又不得不追求學習成績,部分高校“唯分數論”極大忽視了高校學生的精神文明建設,過于重視成績,導致學生不能很好適應大學生活,不能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認識不夠充分,從而導致精神內耗。
(4)不愿與他人交流,存在自我封閉問題,局限在自我小世界此選項占比為38.02%。“00后”大學生作為第一批接觸到互聯網時代的受眾,對互聯網的態度較為依賴,更容易成癮,依賴網絡世界,自我意識較強,導致不愿意主動與他人交流,更愿意把自己封閉在自我世界當中,局限在自己幻想或是希望的自我新世界,所以這部分大學生在處理大學生活時,并不能妥善解決,以自我為中心,可能會產生更多矛盾沖突,最終又導致自我的精神內耗。
6、您身邊有經常會精神內耗的人嗎? 根據圖中數據分析可以得出,有超過89.07%的中國大學生存在精神內耗,可以看出精神內耗在大學生中已經是普遍存在,而這種精神內耗如果過于強烈就會產生“內卷”,從而導致惡性競爭;反之,也會導致大學生喪失競爭動力,失去學習工作目標,產生大規模“躺平”現象。
7、你在內卷的環境中生活學習的情緒是(0表示沒有此種情緒,數值越大程度越高) 該項調查研究表明,大學生在內卷的環境中仍有動力生活學習的占比只達到調查人數的20%,說明在內卷的環境中大部分學生對學習的態度是相對擺爛躺平的狀態;而處在內卷的環境中生活學習的情緒平靜和焦慮心煩的大學生人數是相對持平的,說明在內卷環境下能做到不受環境影響的人數與容易被環境所影響的人數是相當的。
8、您認為“內卷”會給您學習生活哪些方面造成影響?由下圖可知,日常任務完成情況、重大事件決策(考研考公選擇)、就業規劃、心理健康、人際交往等都會受到內卷的影響。受影響最大的是日常任務完成情況、重大事件決策(考研考公選擇),其次是就業規劃、心理健康以及人際交往。
(1)對日常任務完成情況的影響內卷的出現會打亂日常生活的習慣,比如原本的計劃是去操場運動,但因為身邊的內卷行為,會導致自己的計劃被打破,盲目跟風的去假努力,最后沒能鍛煉身體,學習也沒有獲得成效。
(2)對重大事件決策(考研考公選擇)的影響考研考公的選擇是人生中的一大重要抉擇,許多大學生其實本不想考研或考公,但是因為內卷的存在,他們都選擇了加入考研考公的行列,然而心不在此處,哪有動力去為之努力,最后這部分人都只會成為考研考公氣氛組中的一員。
(3)對就業規劃的影響內卷的出現,會使大學生盲目跟風、焦慮,找不準自己未來的方向,隨波逐流,漫無目的,沒有明確的就業規劃,不清楚自己的學習和職業興趣在哪里,有的畢業了依然“啃老”或是漫無目的地四處飄蕩。
(4)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內卷氛圍的過度風靡,會導致學生長期處于一個緊張的精神狀態,這樣的情況下,對于學生自身的身體狀況以及學習的效勞都是沒有太大效果的,長期的緊張壓力只會使自己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甚至患上抑郁癥。
(5)對人際交往的影響大學生之間會出現惡性競爭關系,這會導致同學之間的關系不和諧,兩個人一旦遇到就會針鋒相對,互不相讓。內卷的產生也會導致同學們互相猜疑,彼此沒有信任,因為內卷的出現,會導致友誼顯得很表現,出現了虛假友誼的情況。
9、您是否想要跳脫出“內卷”這一怪圈?由下圖可知,有58.33%的人想要跳出內卷怪圈、10.42%的人不想要跳出內卷怪圈、31.25%的人無所謂是否跳出內卷怪圈。想要跳出內卷怪圈的人數比例遠大于不想要跳出內卷怪圈的人數比例,這足以說明內卷有利有弊,且弊大于利。
(1)想要跳出內卷怪圈的原因內卷,一般用于形容某個領域中發生了過度的競爭,導致人們進入了互相傾軋、內耗的狀態。寬泛一點說,內卷即是無實質意義的消耗。盲目內卷是對于學習多樣性的摧殘,還會挫傷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是對大學生生活節奏的一種打破。因此大部分人都想要跳出內卷怪圈。
(2)不想要跳出內卷怪圈的原因內卷雖然弊大于利,但也有利的地方。內卷能夠培養大學生的競爭意識,客觀上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努力學習,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艱苦奮斗精神,讓學生們樹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意識,還可以盡可能開發大學生自身的潛力。因此少部分人不想要跳出內卷怪圈。
(3)無所謂是否跳出內卷怪圈的原因人只要內心強大,對于身邊的危害都會產生免疫。這部分人對于身邊的內卷行為已經絲毫不在乎,不會受到內卷的影響,自己的生活節奏和未來規劃都不會受內卷影響而被打破。因此這部分人無所謂是否跳出內卷怪圈。
10、您認為您所在的高;蚴撬幁h境有什么政策促進或是緩解了“內卷”現象?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學校里舉辦的校園活動變多了,豐富了同學們的精神生活,緩解了內卷現象;所處環境中增加了就業崗位、放寬了就業條件,能讓更多的大學生找到工作,有效緩解了內卷現象;研究生的擴招,緩解了一些考研的壓力,也緩解了內卷現象;學校對考研考公的宣傳,導致參加考研考公的學生人數持續上升,促進了內卷現象;學校保研名額有限,學生為了爭取保研資格,會陷入內卷怪圈,促進了內卷現象;獎學金的發放,激勵了學生對學習成績的更高要求,促進了內卷現象。
(二)當代大學生精神生活領域產生問題的原因分析
1、大學生內卷的內部原因分析
(1)自身排解壓力的能力弱。提及內卷
[],都有一種復雜的態度,就是一種被迫的參與感。當自身感受到學業、感情、生活等方面的壓力時,并且自身排解壓力的能力又較弱,這時就會產生內卷心理。當不能排解掉自身的壓力時,會出現焦慮、心煩等狀況,生活規律、學習計劃等就會被打亂,此時就已經陷入了內卷怪圈,進行著非理性競爭,最后產生精神內耗。
(2)自身認知不足導致盲目從眾心理。內卷心理可以說是盲目從眾心理。
[]自身認知不足時,隨之而來的是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并且沒有明確的規劃。當缺乏這些條件時,就會產生盲目從眾心理,進行無實質意義的消耗。盲目從眾
[]的行為勢必會導致在一個特定時期內造成資源不足,競爭激烈的現象,盲目跟風是一種假努力,過程看似很艱苦,結果卻不盡人意。有限的時間和精力不斷被分散和消耗,卻得不到等比例的回報,導致惡性循環,越來越“卷”。
[](3)主動選擇,享受內卷獲勝的快樂。經過問卷調查總結,一半的人認為“內卷”利大于弊,是一種積極的競爭,有利于個人提高和群體的進步。這部分人自身目的性強,能夠掌控自身的心理變化,轉壓力為動力。
[]此時的內卷是自身選擇的內卷,是有效的內卷。自身的努力和回報成正比,這時會感受到內卷的益處,沉浸于內卷成功后的快樂。此時,自己就會主動選擇加入內卷的隊伍,進行有目的性的競爭,并且享受內卷成功后的快樂。
2、大學生內卷的外部原因分析
客觀上來看,大學生內卷化行為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導致部分大學生在競爭壓力之下,沉陷“內卷”之中卻又無法掙脫
(1)高校教育機制的不健全高校的教育評價體系是造成大學生內卷的主因。
[]高校評價教育體系以及學生獲得獎項榮譽的判斷標準過度單一,會在某種程度上加劇內卷,導致在學生群體行為表征中出現兩極分化現象。一方面,會驅使成績拔尖的學生為了爭取更多有利資源,產生非理性的競爭心態,出現功利性導向的精致利己主義者,獲得獎學金、榮譽稱號,獲得老師和同學的認可才是他們奮斗的目標,學長學姐傳授獲取高分的“捷徑”成為必須遵守的“慣例”。
[]另一方面,位于成績金字塔中下層的學生,再努力也打破不了評獎評優的“潛規則”,往往因為“卷不動”而被迫選擇“佛系”“躺平”,在“被內卷化”過程中失去積極向上的沖勁,沒有目標規劃,徹底選擇“躺平”成為“咸魚”。
[](2)社會壓力導致的競爭加劇來自社會各界的壓力進一步強化了大學生的自主意識和競爭觀念,F代社會中物競天擇的淘汰法則表明社會轉型不僅為個人創造了機遇,還帶來了無限挑戰。一方面,近幾年來,新冠疫情的爆發,讓公務員、教師等體制內職業成為香餑餑,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更多大學生開始向體制內卷。
[]另一方面,家庭背景、父母職業等先賦性因素對后代的社會地位具有顯著影響作用,且不易被改變,大多數大學生渴望通過個人努力來打破階層固化,所以大部分大學生只能夠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進一步改變自己的命運,讓自己在面臨畢業和就業時,能夠以更加優異的成績擠入社會中上層。
[]三、提升大學生精神生活質量的對策探討
(一)如何提升大學生精神生活質量
1、個人層面
(1)加強自律導向培育精神生活個人主體性培育精神生活個人主體性,促進大學生的精神生活質量的提升,這也需要精神生活主體自身的主體性和能動性的發揮。
[]正確對待個人生存境遇。在高校學生群體中,他們的生活條件以及個人的發展前景都是不同的,難免有些同學會有不平衡感,影響精神生活健康全面的發展。
[]因此,要克服精神生活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就需要正確看待個人的生存境遇,不要盲目跟從,從而產生惡性競爭。
(2)增強目標導向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目標,專注自身,以目標為導向實施計劃。所有的行為要以目標為導向,而目標的制定要考慮自身的能力和未來的發展方向,切記盲目“內卷”,做到有的放矢,進退有度。
[]不要使自己被“內卷”的洪流所吞噬,要做乘著“內卷”洪流而楊帆前行的時代弄潮人。
[](3)確立全面科學的價值導向提升大學生的精神生活質量,確立全面科學的價值導向,避免片面的價值選擇傾向,提升精神生活層次與境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大學生應自覺培養精神價值意識,追求較高層次的精神生活需要,豐富內在需要,提升精神境界,以克服精神生活發展中存在的片面和迷茫。
2、高校層面
(1)加強學生思想素質教育和品德教育。以各種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為載體,對廣大青年學生進行教育。圍繞建黨紀念、“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等重大事件和重要紀念,我校團委組織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活動,提高青年學生對黨的認識以及思想政治素質,并培養了一定的技能。
(2)高校加強與社會文化、出版等部門的聯系。高校應加強與社會文化、出版等部門的聯系與合作,教育引導大學生進行合理的精神享樂和科學的精神消費,防范文化垃圾、文化糟粕涌入校園。
(3)創新大學生精神生活方式。創新大學生精神生活方式,幫助提升大學生精神生活質量。豐富大學生閑暇生活,引導大學生合理利用空閑時間,解脫壓力,適度娛樂,增加閱歷,陶冶情操,培養生活情趣,為提升大學生的精神生活層次創設平臺。
[]引導大學生正視網絡積極影響,積極面對網絡帶來的認知、思維、價值觀等方面的改變,利用新方式、新途徑去交流,拓展大學生精神生活境界的視野。
四、研究方法
(一)訪談法
對大學生進行個人訪談,剖析內卷、精神內耗對每個人深層次的影響,通過訪談形式深入了解內卷對大學生生活、學習的影響
(二)問卷調查法
針對大學生設計并發放一份關于內卷和精神內耗的問卷,匯總、整理問卷所反應內卷對大學生是否造成精神內耗以及內卷對大學生各方面的綜合影響分析。
(三)文獻分析法
利用互聯網、圖書館等查閱、參考大學生精神內耗相關文獻和學術報告,并加以分析研究,歸納總結內卷對當代大學生精神內核的影響,提出大學生應該遵循并踐行正確的價值觀念。
(四)技術路線
總體思路
首先,在互聯網快速發展,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背景下,針對大量高校大學生出現“內卷”、“精神內耗”現象,結合自身研究條件、研究目的,確定內卷對大學生精神內耗影響這一研究主題。然后,與大學生進行面對面地交談,明確大學生對此事件的態度與看法。同時,發放調查問卷,了解大學生的觀點,為進一步研究其精神內耗、想法奠定基礎。其次,查閱相關文獻和學術報告,加以分析研究,提出準確合理的觀點。最后,歸納整理問卷、相關文獻和學術報告,針對明大學生內卷、精神內耗的具體問題,總結內卷對大學生深層次的影響,從而提出當下環境大學生應該如何應對精神內耗的具體措施與對策建議。
五、研究結論根據本次研究討論我們可以明確,大學生“內卷”、精神內耗的成因與外部環境、內部環境、學校制度等因素存在較大聯系,因此從以上研究著眼審視大學生“內卷”并提出以下建議:
①規范學校評價制度,有效發揮積極激勵作用。
在對大學生“內卷”調查中我們發現,部分學生產生精神內耗的緣由是學校較為不合理的評判制度,由于評價標準不統一,解釋意見因人而異,評價過程存在一系列不合理程序,導致學生們為了能夠“評優評先”產生了不必要的競爭以及精神內耗。在高校的評價體系當中,我們認為,減少學生互相“內卷”惡性競爭,需要規范學校相關的評價制度,盡量將評判過程標準化、系統化,并且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平等參與競爭,將競爭放在陽光下,努力保證評價體系的規范化,從而才能讓高校的“評優評先”發揮正向影響作用,積極激勵高校學生朝著合理的方向進行努力奮斗,減少由于惡性競爭帶來的不良影響,有效降低大學生精神內耗產生頻率。
[]②注重學生德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高校應突破一元教育的局限性,發揮高校育人功能,加強學生道德教育并引導學生合理就學、就業。首先,完善大學評價體系,注重學風建設。第一,高校要完善評價體系,改變“唯分數論”
[]觀念,注重對學生德智體美全方位考察。
[]第二,教師更應該發揮好自身評價反饋作用,對大學生進行多樣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從多方面引導大學生更側重考查學生創新能力。教師也要表明自己對課程評價的態度,本著對每個學生負責的原則,給予每個學生公平公正的評價,從不同角度教育學生。第三,高校還應加強本科學風建設,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減少功利性目的。
[]③確保大學生畢業選擇多樣化,營造良好社會環境氛圍。
社會環境中的客觀現實與社會心態的消極作用促使當代大學生“內卷”泛化嚴重,其主要體現在嚴峻就業形勢的客觀現實以及網絡輿論渲染下的社會焦慮心態等對大學生精神內耗的影響。
[]基于此,國家應提供更多就業機會,以緩解就業壓力,并且營造良好社會環境,減少社會焦慮。
首先,國家應提供更多就業機會,使畢業生就業選擇多元化。國家應制定相關政策,促進學生就業。
其次,營造良好社會環境,減少社會焦慮。社交媒體應有效發揮網絡媒介作用,減少其消極擴大作用,國家政府可以通過網絡媒介干預社會危機、疏通社會焦慮,引導社會心理向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
[]國家還應及時凈化網絡環境,對販賣焦慮的行為進行有效監管,積極調節“內卷”、精神內耗帶來的社會焦慮。同時,國家應該注重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培養國人良好的品質,減少社會中功利主義等不良風氣影響。
六、應用前景
(一)應用領域
本課題的討論的內容可應用于緩解當代中國青年由于“內卷”或者“躺平”而產生的精神內耗。
(二)應用的程度
本方法可更好地分析當代中國青年的精神狀態,通過數據與調查分析來解析青年精神內耗的根本原因。
(三)可帶來的預期效益
“內卷”和“躺平”都是如今社會上不可避免的一種現象,它表現了當代中國青年面對社會競爭和外界壓力的兩種不同態度。過度“內卷化”會導致“惡性競爭”的出現,而過度“躺平化”也會破壞社會競爭的環境,從而使人們變得頹廢。本方法可緩解當代中國青年由于“內卷”或者“躺平”而產生的精神內耗,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競爭意識,從而避免過度“內卷”或“躺平”情況的出現。
參考文獻[1]崔馨月.羅杰斯學習觀視域下對大學生內卷化現象探析[J].山西青年,2022(21):9-11.
[2]高仁愛.對青年大學生“內卷”與“躺平”現象的反思[J].領導科學論壇,2022(07):153-156.
[3]景曉旭.新時代大學生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的引導路徑[J].北京青年研究,2019,28(04):102-110.
[4]姜波.網絡流行語“內卷”對大學生的影響及突破路徑探究[J].漢字文化,2022(20)
[5]金尚可,王泗通.大學生學習“內卷化”的困境與突破[J].大眾文藝,2021(16)
[6]劉世定,邱澤奇.“內卷化”概念辨析.社會學研究,2004
[7]林揚千.精疲力竭的突圍:大學生內卷化現象的表現、危害及應對[J].當代青年研究,2021(03)
[8]彭均,于濤.當代大學生“躺平”現象的多維論析——基于對全國23所高校9305名大學生的調研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2023-02-10].DOI:10.13766/j.bhsk.1008-2204.2022.0203.
[9]拓宏偉,何丹虹.大學生學習“內卷化”視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22(02)
[10]“內卷”“佛系”到“躺平”——從社會心態變遷看青年奮斗精神培育[J]. 覃鑫淵;代玉啟.中國青年研究,2022(02)
[11]王崎峰,李潮欣.大學生精神生活提升路徑論析——以校園環境的精神價值為視角[J].高校輔導員,2017(01):54-57.
[12]王豆,趙愛玲.大學生“內卷化”的困境與突圍[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22,31(05):73-77.
[13]吳玲,王樂涵.“奮斗”或“躺平”:新時代大學生的選擇與應對[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22,41(04):43-49.
[14]王益彬,張莉.大學生就業內卷化現象、成因及其消解路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2,40(03)
[15]王潔.教育社會學視角下當代青年“躺平”現象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3,44(04):152-153.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4.060.
[16]王令蓮,蘇晨景.大學生“內卷化”折射出的心理現象[J].山西青年,2022(24):196-198.
[17][德]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綱要.安徽:安徽文藝出版社,1987
[18]葉小翠.大學生內卷化現象透視及其引導[J].高校輔導員,2022(04):41-46.
[19]楊秀芹,徐葉瑩,汪宇.艱難的突圍:大學生“內卷”的多重效應[J].高教探索,2022(05)
[20]楊綺瑕,徐明生.當代大學生“內卷化”心態表征與疏導策略.青少年學刊,2021(05)
[21]“佛系青年”社會心態的現實表征與培育路徑[J]. 袁文華.當代青年研究,2019(02)
[22]朱克,任杰.從情感教育入手提升大學生精神生活質量[J].時代教育,2016(15):21.
[23]張小蓉.“躺平主義”生成、影響及治理.青少年學刊.2022(03)
[24]張瓊,譚明武,左輝.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大學生就業心理及行為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22,35(11):117-120.
[25]張鵬虎.大學生“內卷化”現象探析[J].高校后勤研究,2022(07)
[26]鄭永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發展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7]趙玉芳,馬星楊,張秀靜.內卷“勝出者”真的幸福嗎?——自我增強價值觀對主觀社會階層和主觀幸福感關系的調節作用[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46(01):25-34.DOI:10.16216/j.cnki.lsxbwk.202301025.
[28]Xiang Sinuo,Su Ganquan,Dong Jiahao,Li Jiaying.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niversity Student Majoring i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volut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P]. 202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Innovation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EIMT 2022),2022.
[29]Yan Dongdong,Zhang Huanzhe,Guo Shili,Zeng Wen. Influence of anxiety on university students’ academic involution behavior during COVID-19 pandemic: Mediating effect of cognitive closure needs [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20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