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他們靜態的眼睛
守護他們靜態的眼睛
2022年7月,伴隨著炎炎夏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光盲之路”暑期社會實踐如約而至。為了解南京市各地區盲道鋪設及盲人出行情況,7月2日至6日,實踐小隊成員來到了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實地調研了各街道的盲道設置情況并同盲人群體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實踐出真知,盲道建設任重道遠
在走訪了中華門、中山南路、上海路、太平巷、應天大街等主要街道后,小隊成員發現路面上的盲道使用情況不容樂觀。
首先,盲道鋪設不規范,許多路走到一段距離后盲道就突然消失,或者在臺階等標識不明顯,中華門和洪武路的人行天橋甚至沒有設置盲道。除此之外,盲道上的亂堆亂放現象也十分嚴重。絕大多數的盲道上經常停放著電動車、自行車等非機動車,或者擺放雜物,嚴重干擾了盲人出行生活。與此同時,小隊成員注意到部分街道由于老舊,人行道上的盲道出現了些許磨損,容易辨別不清,會對盲人出行造成一定阻礙。而大部分地下通道和地鐵口,由于設施較新,盲道保持著良好的完整程度。
小隊成員仔細計算了秦淮區每條路段中的盲道鋪設率和雷區個數,總結得出商業區、地下通道、公交站的盲道鋪設率較高,而居民區的盲道鋪設率較低;商業區,居民區的雷區數目較多,公交站,地下通道的雷區數目較少。其中,中華路和中山南路的盲道設置情況最好。
與盲人對話,傾聽他們的聲音
為了更好地了解盲人群體的內心世界,在實地調研盲道設施的同時,小隊成員還在線下與幾位盲人朋友進行了交流。
小隊成員從采訪的一位盲人女士口中得知,盲人在日常生活中面臨許多困難:使用的手機讀屏功能并不夠完善,沒有覆蓋全部操作;銀行也沒有專門的盲人自助服務,有部分業務只能讓子女陪同辦理;盲道形同虛設,出行還是要依靠自己和盲杖,憑借感覺和記憶在居住地附近的范圍活動等。
行有所感,光盲路上我們在一起
盲人的交通出行,是一項不容忽視的民生問題,盲道本應是給盲人帶來便利,而如今大量非機動車占領盲道,使它形同虛設,不但沒有發揮本來的作用,還有可能將盲人置于危險的境地。規范盲道設計和施工,加強盲道監管和宣傳力度,消除侵占、損壞盲道的現象,讓盲道能真正成為視障群體靜態的眼睛。
時間:2022-08-16 作者:蕭木 來源:個人寫稿 關注:
- 奮斗是不滅的戰火,振興是永遠的主題
- 南通大學杏林學院廣東省鷹嘴蜜桃項目隊于2022年8月1日參加為期十天的實踐調研活動,了解當地鄉村產業對鄉村振興戰略開展的影響,響應國
- 08-23
- 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心得
- 2022年暑期湖北師范大學勤敏小隊實踐隊開展了“尋訪鄉村最美教師”的實踐活動。
-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