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推動城市更新的系統工程,同時也體現著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其不但可以改善居民的居住條件,還在促進城市風貌的提升、展示城市特色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為深入了解福建省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改造情況,7月17日,由福建農林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師生組成的績效小組奔赴福建省莆田市開展老舊小區改造調研活動。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切實提升居民生活品質,促進各市縣工作交流、學習,進一步提高工作質量,財政廳委托福建農林大學闕春萍老師及所帶領的績效小組對莆田市2022年老舊小區改造省級財政資金進行績效評價。7月17日,在莆田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簡稱住建局)五樓會議室召開莆田市區老舊小區改造2022年績效評估座談會。會上,績效小組逐一聽取各區代表工作匯報,主要內容包括2022年莆田市區老舊小區改造相關資金使用情況、項目年度工作完成情況、改造采取的措施、存在主要問題、2023年計劃安排及相關工作建議等。同時,績效評審小組通過查閱改造過程中的各項材料,講解財政資金使用績效評價評分細則及相關注意事項,對各區2022年度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績效考核得分情況進行“一對一”審查,并提出有效意見,實際落實中央預算投資項相關工作。
當日下午,在城建科負責人呂子建的陪同下,績效考核小組前往莆田市城廂區福興小區現場查看了改造后的成果。停車規范、外墻嶄新統一、道路干凈平整,這是績效小組走進福興小區的直觀感受。據項目負責人所說:福興小區是莆田市首批老舊小區改造試點之一,改造內容包括道路改造工程、雨污分流工程及其他配套設施工程等。在與小區業主的交談中,績效小組了解到除了衛生整治,福興小區還進行了“管網落地”改造工程,讓“蜘蛛網”般罩在小區上的線纜漸漸消失。小區所屬的部分社區還對樓層的外墻進行翻修,加種綠植,靚化小區形象。此外,此外,福興小區還深入貫徹莆田市實施的“黨建引領,夯基惠民”工程,把黨的組織鏈條延伸到基層治理“神經末梢”,推動工作落到最小治理單元、最后責任主體,積極探索出無物業管理老舊小區,由“小區支部+小區自治組織”管理,逐步由“社區自治式”向“物業自主式”過渡,實施市場化的服務管理。目前,福興小區已采取單元長管理模式,形成“有事找樓長,服務在身旁”的精細化管理。對小區內衛生保潔、交通秩序、安全巡邏、公共設施、景觀綠化、停車問題進行管理。
7月18日上午10點,闕春萍老師帶領績效小組來到莆田涵江區鋪尾小區,在涵江區住建局代表的介紹下,輔助小區環境前后對比圖,小組成員發現小區之前存在的居民占用公共區域種菜的情況已基本消失,現已變成整齊規劃的停車區域。涵江區老舊小區改造有一大特色,即以居住社區為單元,對待改造小區所在社區設施短板、安全隱患、可利用存量資源等開展摸排,有針對性地確定居民最需要改造建設的各類設施,與相鄰小區及周邊地區聯動、連片實施改造。改造過程中盤活既有房屋等周邊資源情況,整合利用小區及周邊存量資源,引導促進小區居民結合改造同步實施戶內管線改造、整體裝修、家具家電消費等,租用底層閑置空間,建設小區活動中心、黨建文化活動室等,為居民提升服務功能。但在績效小組與小區居民的交談過程中,發現住建局在將改造后的水電氣熱信等專營設施設備產權依照法定程序移交給專業經營單位后,專業經營單位未能及時進行維護管理,導致居民出現問題后無處可問,需要住建局后期繼續與專業經營單位溝通、跟進小區管理。
通過實地調查和隨機提問小區居民,績效小組認為莆田市區老舊小區改造內容多、效果好,改造后群眾滿意度高,對于提升居住環境、增進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