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文化,傳統再現新輝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通過數字技術,實現對傳統文化承載方式、傳播途徑和呈現形式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了更好的了解數字科技在促進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發展方面的作用,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數字科技在當今對文化發展的重要作用,感受數字科技傳承文化對提升人們的文化自信的作用,曲阜師范大學管理學院“數”古韻實踐團于2023年06月29日開始在江蘇省、山東省各地開展實踐活動,認識和了解了當前數字賦能傳統文化在促進傳統文化重煥新光輝方面所發揮的作用。
保護文化傳承之旅
堅持立法,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
今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明確提出,到“十四五”時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服務平臺,形成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立體覆蓋的文化服務供給體系。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邏輯關聯、快速鏈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點集成的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中華文化全景呈現,中華文化數字化成果全民共享。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支撐。
加強司法,讓傳統文化得到法律保護
推動法治文化數字化是順應信息時代發展要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總體目標是建設與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相適應,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相適應的,以數字形式呈現的、具有數字場景體驗的法治文化。數字賦能法治文化建設,外在形式是數字化,內在支撐是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堅持憲法法律至上,把法治的精神內涵和價值追求通過數字化形式呈現給人民群眾,讓人們浸潤在大眾化的數字應用場景中理解法治、體悟法治,感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人民性和優越性,牢固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增強對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信仰、信念和自信。
嚴格執法,保障法律實施
在現實社會與網絡社區并存的時代,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每個網民都是現實社會的人,要增強全民網絡法治意識,依法凈化網絡環境,打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社區。在數據采集加工、交易分發、傳輸存儲及數據治理等環節,要自覺踐行法治精神,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和數字標準,使法治成為覆蓋現實社會與網絡社區的文化基因,讓尊法守法成為人民群眾的慣常行動,實現數字賦能法治文化建設的最終目標。
作者:馬其琛 來源:曲阜師范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