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現代化 傳統文化數字化
區域發展差異化明顯
從各地區現狀看,山東省數字賦能文化的程度呈現區域差異化態勢,以濟南和青島為代表的城市發展水平普遍處于前列,而菏澤、聊城等中小規模地市發展水平有待提升。這表明山東省數字賦能文化存有區域發展不均衡問題。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濟南、青島等大城市具有良好的經濟基礎和金融市場環境,有利于推動數字賦能文化的發展,而山東省內其他中小城市則相反。
文化“兩創”化依托數字化建設,這決定了可能存在發展的馬太效應,部分經濟基礎較差城市的輻射和帶動作用相對不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發展失衡和差距拉大,進而加劇金融和科技資源傾斜投入,最終不利于區域協調發展。
科技賦能文化技術水平不足
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相對不足也是壓制山東省數字賦能文化程度的因素之一。數字基礎設施是發展數字賦能文化的重要支撐,在文化如何能夠更加持久創新地傳承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也為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更高的標準。相比以筆墨紙為載體的傳統的文化傳承方式,文化數字化更加依賴當今科技賦能文化能夠達到的技術水平。
從全球文化競爭格局來看,我國文化科技發展仍相對滯后。一方面,文化領域的核心技術和高端系統裝備國產化不足、進口依賴度高,造成文化產品制作成本昂貴、文化服務效率低下,制約了文化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文化和科技融合不足,相關科研成果與文化領域實際需求結合不夠緊密,缺乏既通曉高科技又熟諳文化的復合型人才,難以創作出民族文化與高科技手段高度融合的文化精品,影響了中華文化自身的感染力、表現力和傳播力。
當地政府文化科技創新政策仍有待完備
從政策角度來看,山東省文化科技創新產業政策仍有待完備。文化科技創新產業政策制定可由上而下的單一模式改善為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雙重模式,提高文化科技創新產業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程度。
自上而下的文化科技創新產業政策的制定模式,其合理性在于:一些企業只關注自身的盈利情況,不愿意從高能耗產業轉入或者選擇風險較高的文化產業,不利于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此時,政府出臺相關優惠政策,降低創業風險,就有助于產業的轉型升級,發展相對綠色的文化產業。不過,這種模式應該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初期,等到文化產業逐步發展起來,我國主要還是需要采取自下而上的政策制定模式,因為這是市場經濟的常態發展模式。
作者:馬其琛 來源:曲阜師范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