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人類文化的傳承、傳播方式經歷了從語言到符號、文字、紙張、印刷、聲音以及視覺傳達的階段。進入20世紀以來,人類文化因數字化浪潮的席卷發生著巨大的根本性變革。而中國傳統文化在數字浪潮洶涌中也迎來了創新的改變。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具有永不褪色的時代價值。在數字技術時代,要充分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優勢資源,大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對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具有深遠意義。為了深入了解數字推動文化創新形式,曲阜師范大學管理學院“數”承古韻實踐團于2023年6月30日以“古韻煥新,華彩傳承———探尋數字賦能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為主題前往博物館等地實踐。
深入了解主題內容,細致勾勒調查方向 為保證實踐順利開展,“數”承古韻實踐團的成員們查閱與共享了大量文獻,對于數字賦能傳統文化的含義從陌生到熟悉。成員們利用文獻資料法、網絡調查法等深入了解了數字賦能傳統文化的形式,利用比較法明確了不同數字化發展程度的地區對于傳統文化創新形式的差異,利用邏輯分析法相互討論了關于目前數字化傳統文化可能出現的問題,利用訪談調研和問卷調查初步明確了調研地相關人員對于數字賦能傳統文化的了解以及合適的調查地點……針對相關資料,實踐團的成員們從多方面思考,提出了采訪問題,確定了時間地點,并且提前聯系好了實踐地點的負責人。
多面詢問相關發展,多方走訪附近居民 傳統文化的數字化,響應二十大中創新性傳承傳統文化的號召,更好地弘揚中優秀傳統文化;诖,實踐團的成員首先進行了網上調查問卷,通過問卷反饋的數據初步了解到大眾對于數字賦能傳統文化的認識程度以及存疑問題,將事先設置好的采訪問題進行了補充完善。之后實踐團的成員分別采訪了各自所在地區博物館、文旅局的相關負責人,走訪了附近社區的居民,查閱了附近書店關于當地文化數字化描述的報刊。通過文旅局的趙經理的回答,實踐團的成員了解到,發掘利用傳統文化資源,要注重把典型化提煉與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產品塑型結合作為目標,創造出在現實空間和網絡空間受人歡迎的“網紅”產品。傳統文化遇上數字技術會煥發出嶄新光彩,為現代人帶來別開生面的文化體驗感受。與此同時,實踐團另一部分成員通過走訪當地及附近居民也了解到,居民對于數字賦能傳統文化的認知程度并不低,大部分人對于當今數字文化創新形式都有一定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