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在這個碎片化主導的時代,人們更傾向于快餐式文化,人們很難靜下心來去閱讀一本古籍經典,深入書本去發掘文化精髓。所以,想要更好地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以當代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去傳播,做到針對性的去發展、去傳承。因此數藏和國潮成為文化傳播新的重要載體手段。為更好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文化數字化進程,數承古韻實踐團利用暑假時間于7月12日前往山東各地進行實踐。
在數字化之前,博物館大多以陳列展品、藏品實物或復制品為主要的信息傳遞手段,展品的展示受到時間、空間、地理位置的限制。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博物館的傳統展陳模式已經滯后于社會發展的需要,因而博物館更需要利用虛擬網絡技術,打破實體博物館的局限性。博物館國潮文創與數藏的結合無疑是開創了一個轉型升級的新思路。數字藏品作為新時代適應數字化進程的一項成果,記載著文化背后的經典故事。習近平總書記總書記多次強調要讓收藏在博物館內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數字藏品是數字科技與文創產業的完美結合,是一個既可以讓傳統文化活起來又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熱起來的絕佳載體。數字藏品有助于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探索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新思路。
數字化背景下,人們不再僅僅追求內容的滿足,人們更傾向于以有趣的方式去滿足自己的需求,也就是現代的人們更追求內容和形式的共存。在館內相關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實踐團了解到即便展出相同的內容,展列形式不同,展列效果也會有很大的差異。現階段快餐化大背景下,大部分人們不再有足夠的耐心去潛心研究一部經典名著背后的故事,人們更傾向于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去了解相關內容。因此想要更好的傳播的文化,必須抓住現代人們的胃口。
在博物館藏品的數字化中,將原藏品的信息資料進行數字化存檔,將重點信息和有價值的資料進行自動分類,選擇最富有時代氣息的藏品進行定向展藏。相比于原展藏方式,數字化展藏方式更具人性化特點,更有助于文化的創新型傳播。
在博物館數字化建設中,我們更要注重內容,必須追本溯源。在數字化建設的過程中,不能一昧追求華麗的外表形式,必須要立足博物館現狀,厘清資源特點,評估數字化的可行性。而不是一昧的趕時髦,我們必須保證內核文化的質量,把握好內容和形式之間的關系,讓數字技術為內容錦上添花,而非喧賓奪主、凌駕于藏品內容闡釋之上。通過這次實踐,我也進一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數字化藏品和國潮文化是現代文化傳播的新形式,將傳統文化的底蘊以新時代的方式傳播開來,承載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新時代我們必將以創新化的新形式助推我們進一步的文化強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