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青年力量,助鄉村振興 ——開化暑期社會實踐有感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只有更多有志青年融入鄉村振興的時代大潮,各顯其能,各盡其長,才能更好地實現農民富、農村美、農業強的鄉村振興目標。
為鼓勵和支持青年大學生發揮自己的作用,為鄉村振興賦能,浙江農林大學與開化縣人民政府開展了“全校服務區域”的合作模式,舉辦了首屆“開源化境”杯全國大學生鄉村振興創意規劃大賽。在浙江農林大學風景園林與建筑學院的組織下,我們響應學校號召,積極參與該次社會實踐,深入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當地,了解開化特色文化。將自己所學知識運用在實踐中,在實踐中鞏固自己的知識,調節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系,培養實際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同時也為開化的鄉村振興事業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
前期調研。7月12日,我們團隊在園林學院黨支部的帶領下來到了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剛到開化,我們便被這里秀麗的風景吸引了,這里山清水秀,綠草如茵,空氣也特別新鮮。我們調研的地點位于城關鎮獨山村,目標是將一處地塊打造成獨山村的綠地景觀節點。
首先,我們對場地進行了實地測量、拍照存檔等,記錄下的場地的現狀、周邊環境;接下來我們走訪周邊,與村民進行訪談和調查,傾聽村民的聲音,深入了解居民的期望與需求;并與開化領導進行面對面交流,探尋村莊文化、剖析民俗基因,并對獨山村未來的發展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這些前期的詳細調研讓我們對場地的歷史概況、現狀情況和未來發展方向有了充分的了解,也為我們的設計方向提供了一條清晰的思路,為后期設計鋪墊了良好的基礎。
方案設計階段。通過整合前期調研資料和小組討論,我們團隊確定了初步的設計思路,依據場地現狀、村民需求及未來發展前景,將獨山村兩塊綠地分別打造為“櫟櫧(立足)園”和“綠水青山帶”。通過與老師的交流和討論,團隊的初步設計思路得到了李健、肖勝和、牛欣然三位指導老師的肯定,同時,幾位導師也對我們的思路進行了延伸和拓展,并指出對鄉土植物的運用以及鄉村文化元素的挖掘的重要性。在深化設計過程中我們不斷修改、優化,力求結合鄉村背景和當地特色。如沿國道的綠化帶設計中,我們以“磚墻拾憶”“飲水思源”“田間農事”為三個重要設計節點,通過矮磚墻、瓦罐、水井、農作廊架等設置小品構筑,并配置鄉土樹種,在豐富綠化景觀的同時,賦予濃厚的鄉土情懷。
方案匯報。通過方案匯報與“開源化境”賽事評審組對方案的意見和反饋,我們改進了設計方案中的不足,并逐步優化設計方案。這一過程讓我感受到了實踐的重要性,設計不是空中樓閣,更應當落到實地,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帶來舒適的體驗效果。
通過參加本次實踐過程,我們團隊從前期調研,初步方案,再到中期設計優化,再到最后的成果匯報,過程雖艱辛,但同時也收獲了很多。
“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投身鄉村是當代青年應有的追求與夢想,體現著當代青年的時代價值,更體現著青年人奮發有為的實踐探索。
當前,鄉村振興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現實難題,需要逐步解決,青年人只有撲下身子,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投身于火熱的實踐,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積小成大,為鄉村振興增磚添瓦。青年還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國家、社會需要,結合個人興趣、特長,不斷提升自身科學文化素養,豐富專業知識,為投身鄉村振興事業奠定堅實的硬實力基礎。
青年興則國家興,振興尚未成功,青年仍需努力。
愿我們青年一代不負時代;
愿鄉村日新月異;
愿祖國國富民強。
作者:梁悅昕 來源:浙江農林大學“開源化境”實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