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能開化鄉村——開化縣暑期實踐有感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要在鄉村振興的火熱實踐中發光發熱,積極參與鄉村振興的各項事業,為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貢獻青春力量。為鼓勵和支持青年大學生到鄉村創新創業,深化浙江農林大學與開化縣人民政府“全校服務區域”的合作模式,學校舉辦了首屆“開源化境”杯全國大學生鄉村振興創意規劃大賽。我們團隊積極報名參與,在本次實踐過程中從現場的勘察調研,到初期的方案討論,再到中期的設計優化,以及最后的成果匯報,團隊在辛勤付出的同時亦是收獲頗豐。
在與開化縣的村民進行交流和收集資料的過程中,本人親眼目睹了村民的需求。村民們渴望有一個美麗宜居的鄉村,渴望有更多的公共服務和文化娛樂場所。本人不僅了解到村民的生活習慣和需求,還感受到了村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期待,點燃了團隊對獨山村點位設計的熱情。
在與指導老師的深度討論和指導之后,團隊確定了設計方向和主。通過整合本地的材料和鄉村元素,團隊以最低成本實現了最高質量的設計效果。這些設計不僅提升了鄉村的環境美觀,還注入了藝術的火花,為鄉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在這一過程中,團隊挖掘每個細節,用心去打磨每個元素。每一次設計的完善都是對當地鄉村振興的一份貢獻。當看到村民們對團隊的設計表達出贊賞和認可的時候,本人內心激動而驕傲,讓我們學生更堅定了對鄉村振興事業的熱愛和執著。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困難越大,越要越挑越上。”面對困難,我們團隊克服了重重阻力,不斷改進設計方案,與當地村民密切合作,最終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在設計優化階段,李健、肖勝以及導師都強調了充分利用鄉土植物和挖掘鄉村文化元素的重要性。在植物配置的設計中,特別保留了口袋公園內的兩株古老樹木,白櫟和苦櫧,并將該區域命名為“櫟櫧園”。這不僅為村民們提供了一個休閑涼爽的場所,還成為他們集會討論事務的重要場地。在綠化國道兩旁的設計中,著眼于三個關鍵設計節點:“磚墻拾憶”、“飲水思源”以及“田間農事”。通過設置矮墻、瓦罐、水井、農作廊等小型構筑物,并配置當地鄉土樹種如烏桕、柿樹、石榴等,豐富了綠化景觀,融入濃厚的鄉土情感。在專項設計階段,我們注重以人為本,從鄉村居民的角度出發,為獨山村的鄉村旅游發展設計了一套多功能的活動策劃方案。這些方案融合了景觀觀賞、鄉村記憶、自然科普以及地域文化等多種功能,以獨山村為主題品牌,提出了五個主要活動方案:“學在獨山”、“享在獨山”、“憶在獨山”、“學在獨山”以及“樂在獨山”。這些方案旨在為獨山村的鄉村旅游發展增添更多富有趣味的主題活動,傳承獨山村獨特的文化特色,營造鄉土風情景觀,推動鄉村振興建設的多元化發展。
作為青年學子,只有通過腳踏實地、努力付出,才能夠為美麗鄉村的建設貢獻園林學子的青春力量;只有通過實際行動,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好地為鄉村發展、社會進步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只有緊密結合實際,不畏困難,努力奮斗,千禧一代的青年學子才能真正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為鄉村振興貢獻智慧和力量。后續將繼續踐行“藝術賦能,振興鄉村”的理念,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讓更多的村莊擁有美麗的容顏,煥發新的活力。這次實踐經歷讓本人更加明白,藝術與設計不僅是美的創造者,更是鄉村振興的推動者。此外,本人也深刻認識到作為青年學子,我們應該注重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興趣,關注社會熱點,拓寬自己的視野。本人堅信,讓你我攜手前行,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播下希望的種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才智與力量!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將繼續堅持“藝術賦能,振興鄉村”的理念,為鄉村振興貢獻我的力量,讓更多的村莊煥發新的活力,成為鄉村振興的積極推動者。
作者:金亦真 來源:浙江農林大學“開源化境”實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