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振興鄉村,助力共同富裕 ——開化暑期社會實踐有感
習近平來開化考察時,曾留下了“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一定要把錢江源頭的生態環境保護好”“變種種砍砍為走走看看”的重要囑托,和“開化是個好地方”的深情點贊,在開化大地上埋下共同富裕的種子。
在浙江農林大學風景園林與建筑學院的組織下,為鼓勵和支持青年大學生到鄉村創新創業,深化浙江農林大學與開化縣人民政府“全校服務區域”的合作模式,舉辦了首屆“開源化境”杯全國大學生鄉村振興創意規劃大賽。我們團隊積極報名參與,在本次實踐過程中從前期調研,初步方案,再到中期設計優化,以及最后的成果匯報,團隊辛勤付出的同時也收獲了很多。
首先我們跟隨隊伍前往衢州市開化縣進行初步調研,在當地根雕、茶業等當地特色產業映入眼簾,“這里山好、水好、空氣好,在全省很有特色”。隨后來到我們團隊負責打造的景觀節點——獨山村鄉村綠地景觀,在不斷考察下我們了解到場地的地理位置,獨特的周邊環境,以及設計場地存在的現有問題。經過以上工作后,我們還與開化領導及指導老師面對面交流、文化學習與走訪,認真地完成了前期工作。
自7月13日起,實踐團隊針對村莊現存問題,開展了相關文獻案例資料收集,在文獻案例資料收集過程中,我們了解到:
開化縣位于浙江省西部邊境浙、皖、贛三省七縣交界處,錢塘江的源頭。全境東西向寬約59.2km,南北向長約66km,全縣總面積2227.82km²。開化縣北鄰安徽省休寧縣,西部與江西省婺源、德興、玉山三縣毗鄰,東北、東南分別與本省的淳安縣、常山縣接壤,是浙西連接贛東北、皖南的交通要道,歷史上有“歙饒屏障”之稱。通過比對國內外優秀案例,平衡各群體需求意愿,進行初步方案的設計。通過大家的討論,設計負責人主張基于生態美學視角,遵循環境保護、資源利用、多樣性設計、鄉土化設計四方面為主的鄉村人居環境營造設計思路,依據場地現狀、村民需求及未來發展前景,將獨山村兩塊綠地分別打造為“櫟櫧(立足)園”和“綠水青山帶”。
在設計過程中,團隊成員充滿激情地挖掘每個細節,用心去打磨每個元素。每一次設計的完善都是對當地鄉村振興的一份貢獻。當看到村民們對團隊的設計表達出贊賞和認可的時候,本人內心激動而驕傲。這種成就感和喜悅,讓大家更堅定了對鄉村振興事業的熱愛和執著。
這次社會實踐的過程與我們課堂上的設計完全不同,也讓我深刻的明白了“紙上得來終覺淺”的含意。設計更應當以人為本,從人的需要出發,從實際出發。在過去的作業里我們只會追求景觀的效果,但實際上每個設計都是活的,是為人服務的,因此實用性也是設計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另外,一個完整的設計也不是簡單的畫出一張張圖紙,而是一個從挖掘場地本身的文化內涵到圖紙表達、從現場調研到落地施工的全過程。之后的學習過程中,我還應該繼續拓寬自己的視野,這樣才能做出優秀的設計。在實踐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對設計的軟件并不熟悉,動手能力也比較欠缺,這些還需要我在未來,更加努力的完善自我,彌補這些不足。
作者:程慧 來源:浙江農林大學“開源化境”實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