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耕耘,鄉村振興 ——開化獨山村暑期社會實踐有感
“鄉村振興要把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調動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對于鄉村振興發展的言論被深深銘刻在我的心中。在這個新時代的浪潮中,我懷著對鄉村發展的熱忱,積極參與了學校組織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用自己的青春與汗水,為鄉村振興事業貢獻一份微薄的力量。實踐的地點位于開化縣獨山村,這里有著優美的自然風光,卻也面臨著正在發展和未來發展所會遇到的問題。我們的任務是通過開展“藝術賦能,振興鄉村”為主題的實踐活動,從文化、環境、生活等多個方面入手,助力鄉村振興。在實踐的日子里,我們團隊的成員深入開化縣,與當地居民親切交流,深入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愿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要弘揚實干精神,推動鄉村振興,就要大力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鄉村工作隊伍。”我們團隊成員通過實地考察、與村民交流、收集資料等途徑,掌握了開化縣鄉村發展的實際情況。在收集到的一些第一手資料中,我能明顯地感受到村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深刻認識到鄉村振興的重要性。我們團隊成員在設計任務的過程中通過與指導老師的深入討論和指導,團隊明確了“藝術賦能,振興鄉村”為設計方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要強化設計創新,注重質量和品味,充分發揮設計在創新驅動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我們充滿激情地挖掘每個細節,用心打磨每個元素,最終通過整合本地材料和鄉村元素,以最低成本實現了最高質量的設計效果。這些設計升華了鄉村環境的人文韻味,篆刻下了普通民眾對于未來美好生活的強烈愿景。實踐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不少困難和挑戰。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困難越大,越要越挑越上。”面對困難,我們團隊克服了重重阻力,不斷改進設計方案,與當地村民密切合作,最終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在設計優化階段,李健、肖勝以及導師都強調了充分利用鄉土植物和挖掘鄉村文化元素的重要性。在植物配置的設計中,特別保留了口袋公園內的兩株古老樹木,白櫟和苦櫧,并將該區域命名為“櫟櫧園”。這不僅為村民們提供了一個休閑涼爽的場所,還成為他們集會討論事務的重要場地。在綠化國道兩旁的設計中,著眼于三個關鍵設計節點:“磚墻拾憶”、“飲水思源”以及“田間農事”。通過設置矮墻、瓦罐、水井、農作廊等小型構筑物,并配置當地鄉土樹種如烏桕、柿樹、石榴等,豐富了綠化景觀,融入濃厚的鄉土情感。在專項設計階段,我們注重以人為本,從鄉村居民的角度出發,為獨山村的鄉村旅游發展設計了一套多功能的活動策劃方案。這些方案融合了景觀觀賞、鄉村記憶、自然科普以及地域文化等多種功能,以獨山村為主題品牌,提出了五個主要活動方案:“學在獨山”、“享在獨山”、“憶在獨山”、“學在獨山”以及“樂在獨山”。這些方案旨在為獨山村的鄉村旅游發展增添更多富有趣味的主題活動,傳承獨山村獨特的文化特色,營造鄉土風情景觀,推動鄉村振興建設的多元化發展。鄉村振興勢在必行,需要各界共同參與。青年大學生作為社會活力的源泉,參與其中至關重要。青年大學生應該積極參與鄉村振興,這既是對家鄉社區的回饋,也是對個人成長的一種鍛煉。青年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生力軍,具有創新思維和積極進取的態度,他們的參與可以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首先,青年大學生可以帶來新的知識和技術。在信息時代,科技創新日新月異,青年大學生具備了許多新領域的知識和技能。他們可以引入現代農業技術、電子商務、生態環保等領域的創新思維,為鄉村的產業升級和發展注入新的血液。其次,青年大學生具有創業精神。在大學期間,許多青年大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創業經驗和創新意識。他們可以通過創辦農村合作社、小型企業等方式,為鄉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提升當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此外,青年大學生還可以傳承和弘揚鄉村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許多鄉村地區的傳統文化逐漸流失。青年大學生可以通過組織文化活動、記錄口述歷史等方式,保護和傳承鄉村獨特的文化遺產,增強當地居民的文化認同感。在這次實踐中,我深刻認識到鄉村振興不僅僅是一個設計和建設的過程,更是一種責任和使命。作為青年學子,我們肩負著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曾勉勵青年:“要用自己的奮斗去書寫時代的華章,用自己的青春去創造無愧于時代的業績。”我們要緊密結合實際,勇于擔當,用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勇做奮斗者,善為創造者,積極投身改革創新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這次實踐讓我更加堅定了對鄉村振興事業的熱愛和執著。習近平總書記說:“只有緊密結合實際,不畏困難,努力奮斗,青年學子才能真正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才。”我會繼續發揚合作精神,將學習成果轉化為實際行動,為美麗鄉村的建設貢獻我的青春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將繼續堅持“藝術賦能,振興鄉村”的理念,為鄉村振興貢獻我的力量,讓更多的村莊煥發新的活力,成為鄉村振興的積極推動者。我深信,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引領下,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努力奮斗,就一定能夠為鄉村振興事業貢獻自己的才智與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增添光彩。
作者:陳梓涵 來源:浙江農林大學“開源化境”實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