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浙江農林大學“全校服務全域”戰略,推進我院與開化縣校地合作,7月12-31日,浙江農林大學”開源化境“大學生實踐團對開化縣改造點位進行設計,以“藝術賦能,振興鄉村”的理念美化鄉村環境,提升鄉風文明,深化鄉村公共服務。

自7月13日起,團隊針對村莊現存問題,開展相關文獻案例資料收集,通過比對國內外優秀案例,平衡各群體需求意愿,設計初步設計方案。
7月21日,團隊與指導老師李健、肖勝和針對點位設計方向以及設計主題展開討論,最終確定將獨山村兩塊綠地分別打造為“櫟櫧(立足)園”和“綠水青山帶”。

團隊就地取材,另辟蹊徑,對規劃設計方案進行亮點剖析,最終以“共富獨山”為主題,將鄉村農具、根雕元素融入庭院內的矮墻、花架與墻面,用“低成本”,實現“高質量效果”。依據原有菜地進行認知菜園設計,增加場地趣味性。

對于國道綠化帶,團隊在原有綠化帶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景觀設計。利用山形磚墻、木樁小品、農作構架等增加鄉村景觀生活化元素,巧妙運用水缸、水井等鄉村要素打造水景置景,增加場地活力。為205國道設計了美麗連貫的道路景觀帶。

8月5日,團隊就設計方案與“開源化境”賽事評審組進行積極溝通,并以設計圖紙及匯報的形式向其展示本次規劃設計成果。根據村莊領導以及原規劃團隊的指導意見,團隊及時發現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對癥下藥,逐步優化本次設計方案。

只有腳踩土地,才能仰望星空。本次社會實踐,讓團隊切實了解到獨山村居民心中“美麗鄉村”圖景。在下一階段實踐中,實踐團隊將不懈奮斗,為努力描繪鄉村振興美好藍圖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