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漱溟先生于1930年曾提出“中國問題并不是什么旁的問題,就是文化失調”,以此強調繼承與發展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鄉賢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在鄉村的一種表現形式,其扎根于中國鄉村的母土文化,凝聚著農民千百年來的生活習俗、情感信仰、治村智慧乃至鄉風文明,具有“見賢思齊、崇德向善、誠信友善等特點”。
圖為古民居一處的匾額 安徽師范大學 郭悅悅 攝
鄉賢文化在培育鄉風文明、教化鄉里、建設和諧幸福鄉村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因而與鄉村振興戰略有著天然的內在聯系。蔡畈村挖掘本土濃厚的族親鄉賢文化底蘊,保護建設了蔡畈古民居群,并集中保留還原了諸如殷粹和這樣優秀的鄉賢人士故居供人們來往參觀敬仰,讓古建筑講好鄉賢史,用族親先進事跡引導后代向好向上進步,“粹和姑的故事激勵著我的成長,現在我也回到這里,幫助家鄉搞振興建設,十分自豪,也沒有辜負先祖對后世寄予厚望!”蔡畈村的一名退伍返鄉的90后小伙殷延燦如是說。
小小的古村落蘊藏深厚的鄉賢文化,親族友鄰互幫互助,先進事跡人人傳揚,鄉賢之風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