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該只有城市的霓虹,也應該有鄉村的月光,而城鄉結合村恰好就處在霓虹與月光的交匯之處。為更好地了解鄉村發展、走進鄉村文化,讓城市創新技術與鄉村經濟振興進行有機結合,7月15日,南京財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破曉而達”實踐團隊前往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五常市萬寶山村,圍繞萬寶山村的經濟發展對當地村委會進行了采訪與交流,了解鄉村的發展現狀,探尋下鄉的助農之路。
訪問鄉村基層,了解經濟現狀
萬寶山村是黑龍江哈爾濱市五常市五常鎮下轄的行政村,位于城市與農村的交界地帶,是典型的城鄉結合村。15日上午,團隊成員來到萬寶山村黨群服務中心,與李鳳學書記進行交談。

圖為萬寶山村黨群服務中心。
在交談過程中,團隊成員們了解到由于耕地面積較少,人均農田不足三畝,萬寶山村的主要經濟來源并不在種植業,而其地處城市郊區且占地面積較大的特點,讓萬寶山村在與城市企業合作上發揮了很大的優勢。萬寶山村成立了哈爾濱市萬寶山村中小企業園區,與當地47家企業合作,通過為企業提供場地來賺取合作費用。據村委會統計,每年萬寶山村收取的合作費用大約為50到60萬元,村委會從中取出將近50%的合作費用,按照提供土地的占比給村民們進行分紅。李鳳學書記說,因為萬寶山村是城鄉結合村,所以總耕地面積較少,僅僅依靠種植業的銷售尚不足以帶動村子的經濟發展,但萬寶山村臨近城市市區,東靠高速,交通便利,只有揚長避短將交通特色發展為經濟亮色,突破原有的農村發展局限,才能更好地帶領村民探索鄉村致富之路。
創新帶動發展,聆聽規劃方案

圖為團隊成員采訪李鳳學書記。
當問起村里為什么沒有選擇走農村發展的經典方向——農產品銷售,李鳳學書記解釋道:“村里也有想過發展農產品銷售,但我們的農田總面積太小,苞米、水稻這些作物直接售賣的利潤太低了。而且村里生產的經濟作物并沒有那么多,轉為精致化的包裝銷售對于我們來說也是比較麻煩的。”團隊成員了解到,水稻的生產成本約為1.7元一斤,然而在售賣的時候卻連兩塊錢都賣不到,玉米等作物的價格更是低廉,遇到銷售淡季更是會發生糧食庫存積壓,入不敷出的情況。但“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吉黑高速等路段的修建,為李鳳學書記帶來了創新發展的新思路。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現如今,吉黑高速已基本修建完成,出入口恰好就在萬寶山村黨群服務中心的東側,西臨五常,東接外地,如果發展村民們以地入股,建造一個10萬平方米的物流倉儲,那么等到建成開通之后,物流園便可以帶動整個萬寶山村的經濟發展。目前,五常市并沒有規模化的大型物流園,建造物流倉儲不僅是一項全新的經濟發展方案,更是一種巨大的挑戰。如果將不能單依靠種植業發展經濟的現狀比作尋不到方向的野草之地,那么物流園項目便是萬寶山村想要踏出的一條創新之路,盡管項目仍處于審批階段,萬寶山村面臨的困難還有很多,但李鳳學書記相信,總有一條路是屬于萬寶山村自己的發展之路。
深入訪問之路,探尋發展之需
“我們歡迎大學生們下鄉幫助鄉村發展,也很感謝你們能來到這里,我也希望我們村的孩子能成為下一個你們。”書記如是說。團隊成員走訪村民了解情況后發現萬寶山村是典型的城鄉結合村,大多數年輕人選擇進城或外出進行務工,村里留下的大多是文化水平較低的老人和留守兒童,村子的經濟發展才剛剛起步,在家庭成員無法輔導功課的同時,大部分家庭也拿不出錢來讓孩子去獲得更好的教育。村民們對成員的到來很是熱情,他們向往教育,但面對自家孩子的教育時,他們也無能為力。李鳳學書記也表示,提高受教育水平,孩子們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只有下一代成長起來,一時的發展才能夠得到長久的持續。

圖為團隊成員與李鳳學書記和村民合影。
霓虹在城市之中閃耀,月光于鄉野之上皓皓,在霓虹與月光的交匯之處,城鄉結合村也應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發展之路。實踐團隊的尋訪在夜色中落幕,但萬寶山村的發展仍在留下自己的腳步,鄉村振興總有一日會帶動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