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踐的第四天,我在對待小孩的方式方法上有所突破與改變。起初上第一節情景劇排演課時,我幻想著上課的情景將會是怎樣的,幻想著進展將如何。可能我將這一切都想得過于簡單,理想化的看待即將面臨的情形,導致一堂課進度低下,久久無法推進劇情的發展。在舞蹈室授課的我們,似乎遇到了一些異于常態的情況,孩子們總是喜歡在舞蹈室狂跑,不聽安排,但好在,我遇到了我的得力小助手,以孩童的方式協助我管理課堂。
在歷史的海洋中探尋人物,揣摩人物,是我這堂課的重點。這一節課,我不在止步于劇本上的故事,我開始帶著這一群渴望探索一切的孩童,我從唐朝講到南宋,從初元講到明清,歷史上每一處都有我們踩過的足跡,我不知道他們是否理解我為什么要講這么多在他們眼里像故事一樣的東西,但我能肯定的是,他們對歷史的敬畏在一點一點的生長。唐朝繁盛發展的詩詞,南宋長安城里女子翩翩起舞,安史之亂的嘆息,一幕幕的場景映射著一個時期的歷史,講述著一代人的命運。我們站在時間的長河里觀望過去的歷史,探尋其存在的意義,我們與歷史進到一頁紙的距離,遠達上下五千年的旅程。作為一名三下鄉志愿者老師,在小朋友們心中厚植歷史情懷,我想,這是一份使命與擔當,而歷史情景劇的教學模式,教于樂,不失為極佳的授課方式。
在扎實的歷史功底的基礎上,緊接著,我具體講述了情景劇表演的方法及技巧。情景劇的特點有四,第一,舞臺性。第二,直觀性。第三,綜合性。第四,對話性。作為小演員,我們需要通過姿態、動作、對話、獨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觀眾的視覺和聽覺,并通過史實的講述,將歷史故事牢記于心,激發人們內心對歷史的感悟,對家國的熱愛。每個小組選定要排演的角色后,我更注重發揮小朋友們的主動性,我只告訴劇本的整體思路,讓他們自由發揮,并可做適當的修改,把劇目真正的做成小朋友自己的劇,表演真實的生活。最終,經過小組成員的不斷打磨,呈現出來的成果也是非常令人稱贊,他們對歷史的感悟遠比我更深沉。
以愛灌溉,靜待花開。我很享受上課時與小朋友們一起沉浸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我能體會到一個個學生積極踴躍地回答我的問題,一下課就圍著我轉的快樂。每當看到他們哈哈大笑時,我總想著再多努力一點、多教他們一點。
實踐的過程很累,我們要考慮很多問題,遇見很多突發狀況。面對小孩拋出的各種難題,我們都要心平氣和的去解決。正是這種考驗,讓我真真正正的在此次活動中學到了技能技巧,能夠運用到之后的學習生涯中,為以后為人師打下基礎,做好鋪墊。在千千萬萬的選擇里,我永遠選擇去做那些我認為值得的事,我可能干的漂亮,也可能干的一塌糊涂,但沒關系,人生是用來體驗的,不是用來演繹完美的。堅持下去,我所執著的一定會有收獲。

圖為實踐隊員為小朋友們講解歷史情景劇的照片。

圖為實踐隊員為小朋友們上作業輔導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