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濕地保護,詩和遠方共享
2023年6月20日至6月23日,由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同心圓志愿者協會領導的“尋共存之道,沃自然之木”暑假社會實踐團隊于鹽城市亭湖區和大豐區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現代社會的快節奏惹人心浮氣躁,喧囂之下的大自然引人返璞歸真。保護自然一直以來都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方面。在最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的指引下,我們團隊來到了鹽城亭湖區和大豐區各濕地公園及博物館等,開啟了“保護大美濕地,盡享詩和遠方”的鹽城站之旅。這次鹽城之旅不僅僅是享受濕地等自然風光之美,更是要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中提出的“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號召,我們團隊緊跟時代步伐,前期制作了調查問卷、“綠色濕地”宣傳單等準備,后期以線上線下雙線結合的形式展開社會實踐活動。
制作調查問卷和宣傳單乃至整個活動的過程都充分體現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隊員們秉持“團結就是力量”的合作理念,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如有沖突也是友好溝通,妥善解決。最終收獲了豐富的大眾反饋和良好的宣傳效力。在那一份份調查問卷的反饋中,我看到了大眾對濕地環境了解情況的欠缺,這也說明了此次社會實踐的必要性。濕地又被稱為“地球之腎”,它具備強大的凈化污水的能力,所具備的同等凈化能力是森林的1.5倍,其在環境保護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
鹽城第一站是亭湖區鹽瀆濕地公園。據了解,該濕地公園的打造完全依據鹽城的經典濕地風貌,小小的公園“五臟俱全”,其中包含了五大濕地類型:河流、湖泊、沼澤、人工、淺海及海岸,獨特的黃海濕地風貌更是引人入勝。濕地公園的主湖區在公園中心,怡人環境不僅給游客們提供了一處完美休憩之地,也為各類水鳥等生物提供棲息和覓食的理想空間。鹽瀆公園的蒼天樹木、粼粼湖水與游樂區給我們帶來了無限歡樂。
鹽城第二站是大豐區東方濕地公園。在這里,我們不由地再次對自然之美發出贊嘆。優美的風景與宜人的氣候,人與動物、人與自然一派和諧共生之景,令人心曠神怡。在分發宣傳單的過程中,隊員們先是略有拘謹,在有人回應后便勇敢了許多,片刻就派發完畢。
鹽城之旅的結束并不是我們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結束,我們在這次活動中領略自然風光,也因這次活動而結識了各方好友,鍛煉了與人交流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我們時刻不忘“保護生態環境”的活動宗旨。在活動過程中,更加深刻地明白了人與自然必須和睦相處的真諦。無論國民的經濟生活還是社會生活,都離不開美好而穩定的自然環境。表面上看,人們淺顯易見的美好生活環境是由政府一手創建的森林生態廊道,實際上,我們呼吸的每一口新鮮空氣或是隨處肉眼可見的綠色生態植被才是這美好生態的實打實“幕后者”。
正如隊員陶淮云所述那樣,濕地保護不僅僅是國家和政府的政事,更是我們每一位公民作為主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美不僅需要發現,更需要被保護與珍惜,更何況是為我們提供美好家園的生態環境。濕地保護和生態建設的推進,將會與我們共同見證鹽城人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熱忱踐行與孜孜追求。
作者: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 翁麗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 問卷調查聽心聲,社區調研零距離
- 為進一步了解社區普法情況與群眾法治意識,曲阜師范大學法學院韌心隊開展社區法治狀況調查,不同地區的社會實踐隊員在自己的社區內發放
- 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