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鄉集”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為探尋建德市乾潭鎮“文化鄉集”的建設之路,以大學生的創新思路助力鄉村文化振興,7月1日-6日浙江傳媒學院文學院“向往的鄉村”社會實踐團隊來到建德市乾潭鎮下梓村開啟調研和創作之旅。
下梓村坐落在建德市東北部,2015年入選“全國文明村鎮”。近年來,為進一步夯實農村文化建設,提升農村文化禮堂使用效能,建德市創新提出“文化鄉集”綜合體建設做法,提高活動質量,提升陣地人氣,豐富百姓生活。下梓村作為試點單位,進入了團隊的視野。成員們希望通過調研了解下梓村文化禮堂在鄉村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作用,用傳媒的視角講好下梓村的故事。
7月1日-2日,團隊走進下梓村的各家各戶,了解村民對文化禮堂的認識,圍繞“使用成效”和“建議”等方面進行提問;走訪了胥江村、騎龍村、牌樓村、仇村村、幸福村五個村的文化禮堂,希望以更廣闊的視野來看待文化禮堂的發展現狀。
在調研過程中,三個人物吸引了團隊成員們的注意——他們的人生經歷分別從政治、經濟、文化三個方面反映了下梓村近年來的發展變化,也見證了文化禮堂的應用演變。
陳天飛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已經有20年,他與村民一起,將下梓村從原來“落后村”建設成為了“全國文明村”。在新時代的新征程上,如何應用文化禮堂打開下梓村新的發展局面,成為了他新的工作重點。
民宿老板陳俊玫也是下梓村的婦聯主席。村莊建設民宿項目推行后,她積極支持新農村建設,與身邊15戶村民一起參與民宿的建設打造。她說,村里的環境越來越好了,大家對文化的需求也提升了。
書畫家胡寶成原本在云南從事文藝工作,1987年他響應回村的號召,回到家鄉下梓村成為了一名文藝村長。他在文化禮堂中傳承民俗活動板凳龍,也通過教學把自己的書畫技藝傳授給村里的孩子。
7月2日-5日,在調研的基礎上,團隊以陳天飛、陳俊玫、胡寶成為主人公進行短片拍攝,講述村民團結一致,打造更加美好的下梓的故事。
7月6日,成員們在乾潭鎮政府進行了階段性匯報,分享當前調研成果及實踐故事。接下來,團隊成員將進一步完善調研報告并剪輯完成《向往的鄉村》宣傳片。
團隊成員進行拍攝在為期一周的實踐里,同學們貼近不加修飾的自然生活,鍛煉精進了自己的專業技能。在文化鄉集中展現思考,以青年學子的力量助力下梓村鄉村文化振興,讓青春的浪花奔涌在祖國的江河湖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