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會議結束后,安徽師大經管學院職業發展與規劃協會赴安徽四地“微經濟,微人物”特色小鎮賦能鄉村振興績溪小隊在政府工作人員帶領下進入到小鎮內部,參觀了當地氏族祠堂和徽菜展覽館。“夫源遠者流長,根深者枝茂”。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徽州大地,瑰麗燦爛。績溪坐落于青山碧水之中,有“源頭活水出新安,百轉千回入錢塘”之稱的新安江支流登源河穿鎮而過。然而,徽州之美,不至于眼前的風景,更來自于背后蘊含的悠長文脈、悠久歷史、悠遠文化。績溪之美,存在于它淳樸的鄉風鄉訓、悠久的徽菜文化和精彩的徽劇之中。這一顆顆古老璀璨的明珠,正通過持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從歷史閃耀到現在和未來,在新時代大方異彩,在現代文明進步中激起陣陣回響。

夏日,績溪西川村,群山環抱,小橋流水,詩韻幽幽,一座座粉墻黛瓦的古民居錯落有致,整個古村就是一副格調文雅、筆墨清秀的山水畫。小隊參觀途中,村民大娘自愿當起“導游”,為我們介紹沿途的風景。“這是古徽州建筑,上面都有我們徽州石雕。”她說,言語中充滿自豪。樸實大方,謙遜隨和,熱情好客,徽州流傳千古的鄉訓家風,如今成為了徽州人的行為習慣,感染每一位拜訪者的心靈。
從古村落走進徽菜紀念館,領聽講解員的介紹,小隊成員對徽菜有了新認識。“吾心安處是績溪,人間有味是徽州”。徽菜,發源于績溪,因徽商而興起。在漫長的歲月中,歷代名廚辛勤創造,兼收并蓄,使徽菜成為一個雅俗共賞、南北咸宜、獨具一格、自成一體的著名菜系。新中國成立后,績溪大廚們也在全國各地大放異彩,毛澤東主席和鄧小平同志都曾品嘗績溪廚師的手藝。在了解小隊有參觀農業合作社的行程后,解說員告訴我們,“績溪的特色菜式和當地農業是分不開的。當地的特色農產品很多都出現在績溪特色徽菜之中,他們也在相互影響著。”績溪人民不斷創新的精神體現于一飲一啄,更體現在中國的鄉村振興和新農業建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