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與影的變換,百年歷史變遷
中國電影院建于1931年,位于中山路上,是由上海的一些電影制片商聯合部分商人一起投資建設的,大概算是青島第一個純中資的電影院。1931年12月正式營業,名為山東大戲院。開業時放映的第一部電影是《歌女紅牡丹》,胡蝶親自到場為影院剪彩,一時中山路人潮洶涌,車不能行。抗戰期間,影院被日本人霸占。1945年抗戰勝利,從日本人手中收回后,正式改名中國電影院,解放后曾一度改稱中國劇院,86年恢復中國電影院的名稱。因此,中國二字是有歷史記憶和情感因素在里面的。中國電影院是青島仍在運營的電影院中年齡最長的,中國電影院的建筑也依舊保留了1931年初建時的大部分風貌,已被列為省級優秀歷史建筑。
在采訪過程中,工作人員十分熱情地向實踐隊員介紹中國電影院的發展變遷史,從1931年開業講起,到1945年抗戰勝利后,正式改名中國電影院,再到解放后改稱中國劇院,直至1986年才恢復中國電影院的名稱,
這一路,中國電影院經歷了太多太多。隨著中山路的發展,中國電影院也煥發了新活力,緊跟時代潮流,引入了感應字幕等現代技術。
在參觀過程中,實踐隊員認識了諸多先賢,如洪深、張石川等,通過他們的事跡進一步學習他們的高尚精神。在翻新后的中國電影院二樓休息區,消失已久的錄音機、見證歷史的珍貴膠片,以及吟唱至今的黑膠唱片等老物件,都在向實踐隊員們詮釋著中國電影院的歲月印記和片場時代感。
“在青島的歷史城區里,你同樣可以追溯時代的點滴,老物件背后的情懷還有逝去的年代感,一個詮釋時代歲月的沉浸式空間,可以讓觀眾影迷游客體味那個時代的百態風情。”工作人員介紹,另外,在二樓的多媒體影片體驗區,運用現代的多媒體設備,圍繞在青島不同歷史時期的相關電影作品,展示青島城市與電影行業的發展史。同時,在一側的墻壁上,安裝了感應字幕,每當有人經過時,就會亮起電影中的經典臺詞。
此次活動讓實踐隊員們感受了中國電影院近百年來的發展變遷,作為中山路上最早的一批建筑,中國電影院和中山路一起經過了近百年的風風雨雨,在近代又和中山路一起煥發新的活力,緊跟時代潮流,在新時代展現別樣風華,也作為中山路的一份深厚底蘊熠熠生輝。
作者:楊正仁 來源: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隆德民間剪紙藝術:濃縮回族文化之美
- 2023年7月25日,跟隨蘭州大學筑夢計劃之蘭州大學赴寧夏回族自治區隆德縣溫堡村鄉村振興實踐團隊的探尋腳步,我踏入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
- 08-06
- 隆德磚雕:華夏傳統藝術的雕刻瑰寶
- 2023年7月25日,跟隨蘭州大學溫心計劃團隊的探尋腳步,我踏入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隆德縣溫堡鄉溫堡村,遇見隆德民間磚雕藝術。自古以
- 08-06
- 暑期社會實踐 城區白色污染調研
- 2023年7月19日,安徽工業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反詐宣傳團隊隊長李宜霏攜二名隊員抵達馬鞍山市雨山區霍里山公園舉行了一次“付霍里山公園
- 08-06
- 走進圣地延安,傳承紅色精神
- 為積極響應黨號召,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爭做新時代新青年。2023年7月中下旬,河南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和機電工程學院“青春
- 08-06
- 永遠跟黨走,不負好年華
- 時光荏苒,大學生活已過去兩年。為了鍛煉自己的能力,增長自己的見識,學到更多的知識,讓自己度過一個充實的暑假,我決定參加“三下鄉
- 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