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創新并融入現代生活,動員青年力量參與傳承接力。2023年7月18日,曲阜師范大學“一路‘統’行”實踐隊來到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聊城市文化館三樓)進行實地參觀,深入了解聊城地區多種多樣的非遺文化。
聊城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門前展示
展館分為傳統技藝、傳統美術、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舞蹈、傳統醫藥、傳統音樂、民間文學、民俗、傳統戲曲等多個展區,利用圖片、文字、實物、多媒體等相結合的方式,對聊城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展示,從而使參觀者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茌平黑陶實物展示
通過參觀,我們了解到:聊城作為山東的一個地級城市,已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25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代表農耕文明的黃河文化與代表商業文明的運河文化在這里交相輝映,哺育出了獨特而又多樣化的民間文化藝術形態和人文風情,構成了多姿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聊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是聊城市文化館建設的聊城非遺精品展廳。面向市民免費開放。陳列館運用圖片、文字、實物、多媒體等多種展示手法,展現聊城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以及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豐厚的文化內涵。
在參觀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還有幸請到了展館的負責人進行講解,并及時就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隊員就東阿阿膠的制作過程向負責人進行采訪了解,負責人介紹到:東阿阿膠歷經千年傳承積淀,形成精湛的阿膠傳統工藝,包括整皮、化皮、熬汁等50多道工序,全為手工操作,尤以熬膠、晾膠復雜,其間掛珠、砸油、吊猴等環節頗顯功力,操作六七年剛摸竅門,僅制成鮮膠就需九天九夜,F在,東阿阿膠工藝規程已列入國家醫藥局首批科技保密項目。展館負責人的生動介紹,更加激發了我們深入了解非遺文化的興趣。
同時,我們也深刻體會到陳列館的建立對于更好地了解、傳承和發揚聊城非遺文化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據了解,展館從建館之日起有來自不同學校、不同單位的團體和個人到館參觀,另外,也有非遺文化傳承人帶領學徒等了解非遺文化的歷史、來源及制作方法等。在一個民族的科學技術的發展過程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同時也是該民族科技成果的創造者和傳承者,由此可見,非遺傳承人在一個國家民族發展過程中每個階段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每個地區都有陳列館的存在,在當地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博物館陳列布展設計,是一個時代的再現,儲存著那個時期人民的生活點滴,給后人帶來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考古價值。陳列館設計可以在無形之中折射出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城市的精神文化程度,可以讓人們很容易的看出這所博物館的特點,可以讓人們對博物館的印象更為清晰。所以,在設計博物館的時候不僅要加入歷史的文化底蘊,更要加入現代文明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