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業大學經濟學院“探光伏發電,助鄉村振興”實踐團隊赴合肥市廬江縣開展暑期社會實踐調研
為響應“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和鄉村振興戰略,2023年7月10日至12日,合肥工業大學經濟學院“探光伏發電,助鄉村振興”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一行8人赴合肥市廬江縣開展實踐調研,深入挖掘當地光伏產業的成果和現狀,探尋光伏發電賦能鄉村振興新思路。
“太陽能發電,惠民天能源,綠色增效益”。合肥市廬江縣從2022年開始推進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試點工作,光伏發電在促進可持續發展、節能減排、帶動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2022年底,該縣屋頂分布式光伏安裝達4000多戶,年發電量在1億度左右,每年給當地群眾增加2000多萬元收入,可為國家節省上萬噸煤炭。光伏發電作為新能源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已經成為近年來的熱點話題。圍繞綠色金融背景下,如何發展光伏產業助力鄉村振興,團隊展開了調研。
7月10日上午,團隊走訪了烈陽光伏廬江光伏電站運維中心,據中心負責人伍青林介紹,近年來,廬江縣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經濟的發展道路,不斷推進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經濟發展的含金量和含綠量顯著提升,形成了企業受益、農民增收的雙贏局面。該光伏電站運維中心通過實時監控各地區太陽能板的工作狀態以及每日發電總量,保障每家每戶光伏發電的正常運行。
7月11日,團隊成員前往白湖社區進行調研,采訪了白湖社區黨委副書記江坤,團隊成員了解到,白湖社區的光伏發電在廬江縣屬于排頭兵,“漁光互補”項目帶動了農戶就業。在相關負責人的帶領下,團隊參觀了白湖鎮的“漁光互補”基地,實地了解到綠色發展與可持續漁業發展結合的新路徑。
為了解分布式發電在廬江縣農村發展情況,以及“農光互補”對當地發展的影響,7月12日,實踐團隊來到福興村黨群服務中心,采訪了福興村黨總支部書記朱騰飛,朱書記介紹了光伏發電在基層群體中的發展應用。從采訪中,團隊成員了解到,由于受場地面積限制,農戶個體大多選用屋頂分布式發電,而安裝與維護都由光伏企業負責,屋頂租賃費用也由企業提供,農戶因此實現了低成本增收。
采訪結束后,朱書記帶領實踐團隊來到了福興村的農光互補基地。當地負責人向團隊成員詳細介紹道,由于本地礦山以及地勢的緣故,該基地區域土地、水源有被污染且山丘的起伏不適合大量種植作物,所以依托國家政策與補貼,經土地流轉,企業在此地鋪設太陽能光伏板,每年付予農戶租金,從而達到雙贏。
7月10日到7月12日,團隊成員挨家挨戶尋訪調研廬江縣村民對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滿意度。通過采訪調查了解到,光伏發電“藍板板”不僅有隔溫擋雨作用,為鄉民家中創造了舒適環境,還能給村民帶來一筆穩定的收入,這也充分體現了光伏發電對鄉村振興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實踐團隊從城市走進農村,從鄉野走進農戶家中。團隊成員將學校課堂所得帶進鄉村,將實踐活動與課堂學習相結合,助力農村發展,賦能鄉村振興。此次實踐調研,團隊成員了解到分布式發電在助力鄉村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漁光互補”和“農光互補”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巨大潛力。基于調研數據,團隊成員將進一步分析光伏發電的應用,為廣大的鄉村群體提供更多的方法來讓光伏融入村民日常生活中,從而實現收入增加,最終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