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縉云:“紅綠金”凝聚“縉”爭新力量
2023年,是“八八戰略”部署實施二十周年。壯“麗”二十年,走“縉”新征程,站在歷史的交匯點回望,20年前,資源匱乏的麗水縉云也曾面臨爬坡過坎的關鍵節點。 2023年7月,浙江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科技領航,山海同行”深藍暑期社會實踐隊前往麗水縉云,探尋山區縣“紅綠金”深度融合的跨越式發展新路徑,領略獨特“縉”爭力。
發展紅色旅游,播撒“紅色種子”
在雙溪口鄉的河岸之濱,坐落著一座由土和石灰混在一起砌成的建筑,彰顯著歷史的厚重。這是浙西南紅色軍品陳列館,推開那扇斑駁的大門,舊日氣息已撲面而來。一幅紅軍勝利會師圖在正中矗立,重現了一部豪情萬丈的英雄史詩。
跟隨著館長王喜強的講解,隊員們走進烽火歲月,領略著軍人的風采,欣賞著王館長四處收集的各式臂章、軍服、武器……隊員們也了解到,軍品陳列館所在的雙溪口鄉是遠近聞名的“紅色鄉”,紅色,是這里最為熾烈的底色。
近年來,縉云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與優美的自然風光,大力推進紅色美麗村莊建設,通過重走一段紅軍路、重溫一次入黨誓詞、吃一餐紅軍飯、聽一堂革命歷史課,挖掘修復一大批革命遺址資源,整理宣傳一大批動人革命故事,建設打造一大批紅色示范典型,為當地發展提質增效,真正使紅色縉云做到有址可尋、有物可看、有史可講,實現了縉云古村落全鄉域的精彩蝶變。

深耕綠色農業,傳遞“綠色名片”
烈日當空,暑氣未減的小河邊,實踐隊走進雙溪口鄉葡萄種植大棚,只見碩果累累,一串串剛剛套袋的葡萄掛滿枝頭。雙溪口鄉是果蔬小鎮,有良好生態和特色農業,盛產葡萄、秀珍菇、布朗李、米仁、黃花菜,可以品嘗四季果蔬。
利用此次機會,隊員們對大棚主人項帥進行了采訪。 “當初是因為父親種葡萄,所以我也種了5畝。沒想到,第二年就產生了效益。” 葡萄園里的“帥莊主” 項帥興致勃勃地說。小試牛刀成功后,項帥表示他種植葡萄的勁頭更足了。看書、參加各類有關葡萄技術的培訓,項帥全身心地投入到發展葡萄產業上去。
在交流中,實踐隊了解到,除了葡萄種植,雙溪口鄉因地制宜,還發展了食用菌養殖等產業。
綠色農業是我國質量興農的重要戰略舉措。在這一背景下,雙溪口鄉的共富帶頭人們積極引入綠色技術,打造綠色產品,實施綠色治理,在資金撬動下,建大棚,擴展增收提產新領地;融數字,演繹未來鄉村的新模式;重聯動,推動區域共富的新發展,為縉云“綠色名片”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提振金色產業,破譯“金色密碼”
黃帝縉云,人間仙都。秀麗山水之間,麗縉高新園區如鉆石閃爍其中。車流日夜不息,送出產品、知識與技術,乘著新時代的智造東風,麗縉高新園區帶年輕的縉云站上更高的平臺。
實踐隊走進道路寬闊、樓宇林立的園區,走過充滿城市記憶的縉云工業展示館與彰顯縉云智造的特色工業產品互動體驗區,走過整齊陳列各種不同型號明星產品的天喜廚電成品館與數智交融的研究院,隊員們驚嘆于這里的時代感、科技感與創新感。
從荒蕪之地到產業新城,從默默無名到行業前列,年僅十歲的麗縉高新園區,以創新驅動,賦能產業迭代升級,打破滯后發展的“壇壇罐罐”、突破制約成效的“條條框框”,在新發展戰略引領下,單項冠軍、隱形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層出不窮,實現傳統工業園區向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華麗轉身。它帶著山區縣人民邁上發展快車道的殷切期盼,在時代的巨浪中脫穎而出,驅動縉云發展的金色引擎。

百舸爭流,千帆競發。青山綠水間,踐行“八八戰略”的二十年里,縉云手握調色板,一步步探路,用“紅+綠+金”描繪著一幅又一幅鄉村振興圖,通過一組組數據、一項項榮譽,向實踐隊、向浙江、向中國展示著山區縣走出的“紅綠金”深度融合的跨越式發展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