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讓學生們接觸到更好的文化教育,優化古詩教學模式。武昌理工學院第十七屆“大手牽小手”崇陽啟明星志愿服務隊于2023年7月19日在崇陽縣洞泉村洞泉小學開展了古詩詞講解特色文化課程。
中國最早的詩歌起源于勞動,先民在勞動的過程中,為了降低疲勞增加勞動的樂趣,在集體勞動的過程中,用歌唱的形式孕育了最原始的詩歌。中國古典詩詞是世界上最簡約的文學形式。詩歌特點短小精悍、字字珠璣、而錘煉的語言包含著豐富的內容。詩歌的格式雖然體制相對固定,但風格多變、手法多樣、運用典故、用字考究。想要學好語文,對于古詩詞的知識理解是必不可少的。啟明星志愿服務隊特地準備了古詩詞講解特色課程,帶領學生簡單容易的學習古詩詞,探究古詩詞中的意境。
本次課程的主要用于高年級的學生,課程重點是讓學生結合詩中的故事站在詩人的角度讓學生身臨其境體驗詩中的場景,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讓學生死記硬背古詩知識點。這樣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增強學生們對古詩詞的理解,讓學生在見到新的詩詞的時能夠快速的帶入詩中的深意。在特色課上,講課老師陶裕淇強調:“教學古詩詞,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學生課下可以通過網絡來加強學生對詩詞意境美的領悟,以閱讀、教室的朗誦、多媒體等方式,加強同學們的興趣讓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接觸更多有魅力的詩作。在學習古詩詞的同時,陶裕淇老師還帶學生們即興賦詩創作詩詞,體驗自己作為詩人的感覺,讓學生們更有課堂上的參與感,利于學生在課程上集中注意力。
在課后采訪到課程主講陶裕淇老師:“古詩詞講解課程是臨時加的一門課程,接到這個任務時我十分的忐忑,但這次也是對我的一次考驗,也是一次非常寶貴的機會。我選擇了三首詩:《望天門山》《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回鄉偶書》,視情況而定為全校學生授課,對于他們的理解能力以及知識范圍需要進一步鉆研,觀察一到六年級的上課氛圍以及知識含量,為期制定嚴密的教學計劃。本次課程效果也十分成功學生們非常積極,往后也會繼續帶領學生學習更多經典的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