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職業師范學院鄉約盛夏情滿桃源實踐團,7月19日(電)。忻城縣位于廣西的中部,紅水河下游,這里被譽為“千年壯錦,百年土司,生態之城”,水質全國最好,土壤富硒高鈣。糯玉米是忻城縣的特有資源,已有數百年的種植栽培歷史。忻城屬于典型喀斯特地貌,石山面積占總面積的65.1%,碗一塊,瓢一塊,一個草帽蓋三塊,這是忻城縣大石山區糯玉米種植的真實寫照。

桃源村的玉米種植方式為藿香套種糯玉米,村委對此高度重視投資16.8萬元大力支持藿香套種糯玉米,種植基地總面積約40畝,勤勞的忻城人踐行玉米頭精神,在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培育出最適合人類享受的玉米,種植系統還被列為全國農業文化遺產。

藿香糯玉米的食用方式有直接加熱食用、一顆顆剝下來煮成香甜可口的玉米粥,打磨成玉米粉、做成玉米頭等。其中玉米粥的做法是,將藿香糯玉米剝成一顆顆,然后加入適當的水,用壓力鍋煮一個小時,即可得到香甜可口的藿香玉米粥。藿香糯玉米吸取藿香精華,與草藥媲美,還有有一定的開胃功效,還能減輕動脈硬化和腦功能衰退。而且對于老年人脾胃虧虛、胃納不佳、久病、重病之后脾胃虛弱有一定的緩解作用。而且經常食用玉米粥被人體吸收,還具有一定的防癌作用,同時也能夠增加腸蠕動及膽汁排泄,促進廢物排除。所以桃源村的村民們每天都會有一頓玉米粥的盛宴,搭配上桃源村特色的小魚仔可謂是一絕。

糯玉米不僅對身體健康有所裨益,還能一定程度上增加村民們的經濟收入,所以許多村民都會進行玉米的種植。為許多村民都在自家門口進行糯玉米的晾曬。


味蕾所觸及的是食物的滋味,喚醒的是靈魂的觸動。桃源村的藿香玉米粥,似乎讓我們聞到了祖輩的氣息,感受到了歷史的沉淀。藿香玉米粥是桃源村的靈魂,它承載著祖輩們對于生活的智慧和對于自然的敬畏。它是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對于糧食的重視和熱愛,祖輩們用心探究,只為了能讓食物完美地發揮出它本來的味道,在這片土地上,玉米粥不不僅僅是一種美食,更是一種情感的符號,一種文化的象征。愿藿香玉米粥走出桃源村,讓越來越多的人可以被藿香玉米粥觸動沉睡已久的味蕾,品嘗到原生態食品所具有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