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凝聚力量,助學筑夢鑄人
近年來,我國積極推動教育優先發展戰略,針對貧困地區學子教育需求不足的問題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此舉進一步改善了貧困學生的教育情況,使更多貧困學子有機會接受到良好的教育。2023年7月5日,曲阜師范大學鄉村筑夢實踐隊就國家獎助學金對受助學生發展的正向影響問題,于線上召開視頻會議。會議圍繞確定調查對象,確定實踐地點,制定調查問卷等活動展開。
本次會議確定實踐隊的調查對象為受過資助的學生,小學生到大學生不限。實踐隊通過去往學校進行實地調查,采訪受資助同學受資助后對自身的改善,例如其生活狀況,學習情況等、對政府發放助學金的感恩程度。此次社會實踐的核心任務一方面是對受助學生給予獎勵機制,將受助學生的興趣愛好與實踐隊員的專業知識相結合,為受助學生帶去線上授課,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另一方面,以調查問卷的形式調查對政府資助的滿意度或感恩度。
實踐隊員經過商討投票等一系列過程,以成本分擔理論、教育公平理論、期望確認理論為支撐,通過國內外文獻調研,結合山東當前現狀構建滿意度指標體系,設計貧困生資助滿意度調查問卷。問卷圍繞四個部分展開:一是貧困生基本信息及家庭情況,二是貧困生資助現狀認知情況,三是貧困生資助服務滿意度,四是對資助服務工作的改進建議。同時,選取資助中心負責人和貧困學生進行實地訪談,進一步分析貧困生資助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根據相關政策的制定初衷,這個調查問卷的結果應該趨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對資助政策滿意度與貧困生社會責任感均有顯著的直接影響;引入資助政策滿意度為中介變量,發現資助政策滿意度在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對社會責任感的作用過程中起到部分中介效應。
調查問卷制定完成后,實踐隊員自行打印形成紙質問卷。實踐隊員于各自家鄉學校附近進行發放,尤其針對貧困地區學生。在調查問卷發放過程中,實踐隊員對個別受助學生進行了訪談提問。訪談主要圍繞學生受資助前后的家庭狀況、學習狀況和其對政府資助的滿意度感恩度進行。
實踐隊員崔在群于其家鄉學校桓臺第一中學進行問卷調查時與一名接受過國家助學金扶助的張同學展開訪談。張同學透露其家庭經濟不富裕,父親身體不好無法外出工作,每年學費需4800元左右住宿費每年650元,每月生活費700元,故申請了助學貸款來減輕家中負擔。根據當地助學貸款發放政策,張同學每學期可獲得3000元的助學金,極大減輕了家中的經濟負擔,此外學校提供的勤工助學崗位解決了他的生活費問題。而且據實踐隊員了解2022年8月31日,教育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等部門聯合公布了新的國家助學貸款政策。據了解,新的助學貸款政策與過去主要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一助學貸款的最長還貸期限由過去的四年改為六年。第二,對畢業后自愿到國家需要的艱苦地區、艱苦行業工作的貸款學生,符合一定條件的可以以獎學金方式代償其貸款本息。第三,建立風險補償機制。張同學表示,新的貸款政策的制定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他畢業后的還款壓力,并激勵他前往國家需要的艱苦地區工作。在訪談過程中,張同學多次表示出他對目前國家貧困生資助政策的感激,助學貸款幫助他解決的大部分的學費和住宿費問題,學校提供的勤工助學崗位為他提供了半工半讀的機會,在課余時間不僅能夠賺取生活費,也能從中獲得更多的社會經驗。
調查問卷發放結束后,實踐隊員對收集到的問卷信息及訪談記錄進行匯總整合,每位實踐隊員對此次實地調查活動闡述了自己的感想并進行分享交流。通過本次實地走訪調查,實踐隊員深入了解了受資助貧困學生的生活、學習狀況以及他們對國家助學政策的滿意度和感恩度,通過與受助學生進行了深入地訪談交流,對國家助學貸款政策有了更實際具體的了解。
時間:2023-07-09 作者:鄉村筑夢實踐隊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萬事皆可探,實踐出真知
- 中國現代化農業已進入新征程,農業綠色發展正在成為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我國正積極推動綠色低碳農業發展,發展綠色低碳農業
- 07-09
- 提倡綠色環保,農業低碳轉型
-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農業綠色發展取得積極進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
- 07-09
- 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助力綠色產業振興
- 中國人均耕地面積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推進,耕地、水等農業資源短缺
- 07-09
- 踏足舊址,悟“小推車”精神之情
- 在淮海戰役中形成的“小推車”精神,實際上是支前精神,反映了人民群眾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開展的解放全中國的戰爭,是對中國
- 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