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常州8月20日電(通訊員 楊清松 薛居玲 張曉薇)。7月1號到7月15號期間,由常州工學院外國語學院21日語二班的八名同學組成的防疫小分隊在薛靜老師的指導下在各自的家鄉(xiāng)開展了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考慮到疫情仍在肆虐,此次實踐的主題為“”毅心移疫”,意在通過大家的實踐為疫情防控貢獻一份力量。
防疫小分隊早在假期前便已時常關注疫情的進展,大部分成員在校期間就參與過學校的志愿者防疫工作,包括食堂,超市的例行站崗檢查還有協(xié)助學校核酸檢測工作的正常運行等。由于實踐地點為各自的家鄉(xiāng),各個成員的工作內容也有所不同。
社區(qū)是基層管理的重要平臺,更是防控疫情的緊要關卡,實踐隊的部分成員走進社區(qū)助力防疫工作。7月3日至11日,實踐隊的幾位成員在各自的社區(qū)參加了志愿者防疫活動,她們的工作主要是在社區(qū)做排查登記工作,給進出的人員測溫,提醒佩戴口罩,檢查健康碼行程碼,甚至包括社區(qū)消毒工作等。其中,成員楊同學家鄉(xiāng)的疫情突發(fā)嚴峻,她所在的羅合社區(qū)進一步采取了緊急的防疫措施,楊同學除了每天幫忙測量體溫,檢查行程碼健康碼外,還需要作為社區(qū)助手,幫助社區(qū)工作人員追蹤中高風險地區(qū)來社區(qū)人員的行動軌跡,通過電話聯(lián)系督促他們配合做核酸、隔離等防疫措施,并且逐個登記排查。
社區(qū)工作人員向志愿者們介紹:“社區(qū)是基層防疫工作的重要關卡,是外防輸入,內防輸出的第一防線,所以必須要發(fā)揮社區(qū)在防控大局中的關鍵作用,堅持工作事無巨細,層層把關,加強社區(qū)消殺工作,細致審查登記工作,夯實社區(qū)防線,才能實現(xiàn)社區(qū)低風險,零疫情。”正是因為成員們深知社區(qū)在基層防控的重要地位,所以才加入社區(qū)工作,做最基本的工作,打最硬的仗。
防控疫情除了要落實好防控措施之外,更要讓防疫知識深入人心。防疫小分隊的部分成員就參加了防疫知識宣傳活動。在人來人往的公眾場合,實踐隊成員們身穿志愿者特有的紅色服飾,戴好口罩,或舉著相關的宣傳標牌,或是向人們分發(fā)防疫小手冊,又或是現(xiàn)場為群眾答疑解惑。據成員們反映,宣傳活動現(xiàn)場的群眾多為老年人,他們平時的志愿宣傳會更多地面向老年人群普及防控知識,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查健康碼和核酸結果,如何關注官方防疫信息等。現(xiàn)場許多老年人在加深防疫知識的了解之后,紛紛對志愿者們的宣傳工作表示了贊賞。
成員對此采訪了志愿者組織的工作人員,團隊負責人解釋道:“大多數年輕人防疫意識都比較高,也會通過網絡關注防疫信息,而老年人群體身體素質和意志力相對薄弱,接受力不足,并且對手機電腦等科技工具不熟悉,疫情防控中對特殊群體特殊照顧,才算是穩(wěn)扎穩(wěn)打走好每一步。”
疫情一日未被消滅,核酸檢測工作就仍然需要隨時進行。7月5號至7月15號期間,實踐隊的吳同學和張同學等幾人志愿參與了核酸檢測工作。參與核酸采樣工作需要提前就具體操作流程做培訓,實踐隊的幾位成員經過認真學習并且觀摩后才正式上崗。在核酸采樣點的現(xiàn)場,經過培訓的她們帶著口罩并身穿防護服,一人掃碼,一人則進行核酸采樣。做核酸的人較多時,她們還需要幫助規(guī)整隊伍的秩序
,以確保核酸檢測工作正常高效地進行。實踐活動進行的同時,防疫小分隊決定利用網絡進一步加強防疫知識的宣傳。小組成員們經過網絡會議協(xié)商,分別從一些官方網站上引用轉發(fā)了許多相關的防疫知識,防疫標語等,并且用自己的語言在微信朋友圈等平臺向周圍親友普及疫情的嚴重性,配合防控工作的重要性,號召不信謠,不傳謠。與此同時,成員們還加強宣傳正確正規(guī)的新聞平臺和準確的權威信息,引導大家從正規(guī)渠道獲取官方的疫情信息,盡自己所能去深化群眾對防疫工作的理解。
暑期防疫工作已經結束,此次活動實踐隊成員們走進了社會多個不同的防疫崗位,在實踐期間深化了對各地政府及社會各類組織對于疫情防控工作的理解,每個成員對此都感受頗深,受益匪淺,并且表示以后會更多地關心并參加社會防疫工作,發(fā)揮新時代大學生志愿者的愛國情懷和時代擔當。

圖為實踐隊成員張千韻在做防疫宣傳活動。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千韻 供圖

圖為實踐隊成員吳亞星在做核酸檢測工作。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吳亞星
供圖

圖為實踐隊成員張千韻在做核酸檢測工作。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張千韻 供圖

圖為實踐隊成員徐子涵在做防疫信息調查工作。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徐子涵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