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成果,2025年7月到8月,中國礦業大學燕云隊(信息與控制學院陳明祥,資源學院梅紫璇、機電工程學院李暄妍、信息與控制學院李思、信息與控制學院陳憲亭、機電工程學院許宇鴻,經濟管理學院徐偉嘉,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徐偉哲)赴京徐多個紅色教育基地開展“七彩大思政課”理論宣講紅社會實踐活動。
7月22日上午8時30分,在東門集合后,統一乘車前往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園林。9時許,實踐活動正式啟動。在莊嚴肅穆的紀念園區,成員們依次參觀了抗日戰爭紀念館和淮海戰役紀念館。抗日戰爭紀念館內,一件件珍貴文物、一座座復原場景、一幅幅歷史照片,生動再現了中華兒女浴血抗戰的壯烈史詩。隊員們駐足凝視展柜中斑駁的行軍水壺、磨損的皮帶等實物,觸摸歷史的溫度;春鹨奂o念館中,通過采訪講解員和觀摩實物展陳,大家深入了解了這場戰略決戰的歷史細節。逼真的戰場場景復原、栩栩如生的英雄雕塑群像,特別是1:1還原的炮兵陣地實景,讓隊員們仿佛置身于那段烽火歲月,深刻感悟到"聽黨指揮、依靠人民、團結協同、決戰決勝"的淮海戰役精神。

隨后,團隊轉赴新四軍紀念林開展調研活動。隊長陳明祥帶領隊員們克服膽怯心理,主動與參觀群眾交流。陳憲亭、李思、李暄妍等同學采用隨機訪談、針對性問卷調查等形式,多維度了解不同年齡段群眾對革命歷史的認知情況。雖然偶有被訪者婉拒,但隊員們仍保持熱情,尊重填寫者意愿,最終收集到50余份有效問卷,廣泛獲取社會各界對紅色文化傳承的意見建議。在蒼松翠柏環繞的紀念林中,所有成員們懷著崇敬之情瞻仰革命遺跡,開展現場學習交流。宣傳組梅紫璇頂著高溫天氣背著沉重的攝影設備全程跟拍,記錄下了完整翔實的活動資料。
下午13時,團隊前往臥龍泉生態園繼續開展實踐活動。在徐州抗戰景區和運河支隊抗日紀念館,成員們通過實地調研、專題訪談等方式,深入挖掘抗戰歷史資源。館內巨幅戰斗壁畫氣勢磅礴,戰士們英勇沖鋒的場景令人動容。隊員們積極與景區工作人員互動,將學習感悟轉化為傳播紅色文化的實際行動,讓革命薪火在交流中生生不息。
2025年7月24日下午,中國礦業大學燕云隊前往中國共產黨歷史博物館。在博物館內,他們先后參觀了多個主題展覽,從黨的創建到新中國的成立,再到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各個歷史時期,全面了解了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
2025年7月27日14時,中國礦業大學燕云隊于香山革命紀念館門口集合,共同觀看“人民的藝術,前進的號角”香山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文藝工作專題展覽。燕云隊的成員先后學習了“文藝戰鼓——為解放全中國鼓與呼”、“除舊布新——接管與改造舊文藝”、“開創新局——搭建新中國文藝四梁八柱”、“精神火炬——書寫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四個主題展覽,深刻體悟文化在黨的建設過程中的重大作用,理解“文化性則國家興,文化強則民族強”的豐厚內涵。隨后,3名成員來到紀念館二層,深入學習中共中央在香山的大事記,從進京“趕考”,到進駐香山,到繼續指揮解放全中國,再到新中國籌建……最后,團隊成員重溫了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北京香山革命紀念地時的重要講話,結束了香山革命紀念館的調查。當日16時,燕云隊赴圓明園遺址公園,實地調研西洋樓遺址背后的歷史故事,傾聽了講解團關于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掠奪圓明園文物的惡劣行徑。
8月1日14時30分,中國礦業大學燕云隊來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學習并感悟偉大的抗戰精神。隊員們首先步入了“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展區,從七七事變開始,分階段參觀了“中國局部抗戰”、“全民族抗戰”、“中流砥柱”、“日軍暴行”、“東方主戰場”、“得道多助”、“光輝勝利”7個單元。在觀看展覽中,機電工程學院許宇鴻與電子屏互動,進行抗戰歌曲傳唱;經濟管理學院徐偉嘉觀看沙畫描繪的部分抗戰歷史片段,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徐偉哲進入影像館觀看抗戰影片并跟隨講解員進入人工隧道,體驗“地道戰”帶來的真實感受。此外,燕云隊成員傾聽了講解員的詳細講解,并在建軍節這一天,聆聽了95歲抗戰老兵戴海山對年輕戰士關于保家衛國的殷切囑托。當日17時15分,燕云隊來到盧溝橋瞻望。在盧溝橋歷史博物館里,他們了解盧溝橋的搭建背景及過程。站在盧溝橋上,成員才深深體悟到先輩為爭取世界和平的不易。
8月5日14時,中國礦業大學燕云隊沿北大紅樓路線前往魯迅博物館參觀調研,通過學習不同人生階段魯迅先生所處地域劃分的8個板塊:紹興、南京、日本、杭州、北京、廈門、廣州、上海,成員深入了解了魯迅先生的生平經歷,以及魯迅先生為新文化運動、為中國革命做出的杰出貢獻。
通過此次沉浸式紅色教育實踐活動,團隊成員在追尋紅色足跡中接受思想洗禮,在重溫革命歷史中汲取奮進力量。大家一致表示,要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殷切囑托,將學習成果轉化為建功新時代的強大動力,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讓紅色精神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綻放時代光芒。
撰稿人:吳越、徐偉嘉
攝影:梅紫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