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切實加強對特殊少年兒童群體的關心關愛,2025年暑假,浙江水利水電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青禾牽星,筑夢同行”實踐隊在共青團南潯區委員會的指導下,在湖州南潯揚帆康健園開展了為期15天的助教實踐活動,在點滴陪伴中見證“星星”的成長。

【課堂協助:耐心陪伴成長】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節奏,我們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隊員們始終秉持這樣的信念。實踐隊員們主要協助老師完成日常教學活動。在動物模仿課上,幫助孩子們完成“小螞蟻運糧”、“小兔子跳跳”等動作;在繪畫環節,耐心引導孩子們握筆、涂色;在音樂活動中,配合老師示范節奏動作。一位隊員回憶道:“一個簡單的動作可能要重復示范幾十次,但當看到孩子們最終完成時的笑臉,一切都值得。”
圖為隊員協助孩子完成繪畫 朱榮耀攝
【數字認知:從陌生到熟悉】
在數字認知課堂上,隊員們協助老師引導孩子們認識1-5的數字。通過“數字拍手游戲”,孩子們在隊員的示范下,根據卡片上的數字拍出相應次數。從最初的茫然到逐漸掌握,孩子們的點滴進步都讓隊員們倍感欣慰。特別是當孩子們能獨立完成數字配對時,臉上綻放的笑容溫暖了整個教室。
圖為隊員協助數字教學 楊春梅攝
【藝術創作:畫筆下的世界】
繪畫課上,隊員們耐心陪伴孩子們完成涂色作品。從最初的握筆不穩到能獨立涂出完整圖案,孩子們在藝術創作中展現出驚人的進步。有的孩子為翠鳥涂上藍綠色,有的把數字“5”涂成紅色,每幅作品都充滿童真童趣。隊員們小心保存這些畫作,見證著孩子們的成長軌跡。
【音樂互動:節奏中的歡樂】
在“木棍敲擊”音樂課上,隊員們配合老師帶領孩子們感受節奏的變化。從簡單的“咚咚”聲開始,到能跟隨音樂敲出完整旋律,孩子們在音樂中找到了表達的快樂。特別讓人感動的是,一些原本對聲音敏感的孩子,在隊員的耐心引導下,逐漸融入音樂氛圍,展現出不一樣的一面。
圖為音樂互動課堂現場 楊春梅攝
【肢體律動:舞動的童真】
動物手勢舞課堂上,隊員們協助老師示范“長頸鹿”、“羚羊”等動作。孩子們從最初的模仿困難,到能完整做出一套動作,肢體協調性得到明顯提升。當音樂響起,整個教室變成歡樂的動物樂園,孩子們純真的笑臉是對隊員們最好的回報。
【愛的雙向奔赴】
“與其說是我們在幫助孩子,不如說是孩子在治愈我們”在這段特殊的旅程中,志愿者們收獲了比付出更多的東西:對生命的敬畏,對責任的認知,以及繼續前行的勇氣。在實踐結束后,隊員們感慨良多。15天的陪伴雖然短暫,卻在每個參與者心中留下了永恒的印記,大家不僅積累了特殊教育輔助經驗,更深刻體會到教育工作的意義,播撒改變的力量。而孩子們每一個微小的進步,都是對隊員們最大的鼓勵。
“教育是心與心的交流。”實踐隊負責人表示,“隊員們的用心付出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正如隊名“青禾牽星”所寓意的:青年學子如同青翠的禾苗,用愛與責任牽起這些“星星的孩子”,共同奔向更美好的未來。這份溫暖的傳遞,這份責任的傳承,正是這個時代最動人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