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口市秀英區婦幼保健站為期七天的崗位實踐中,我沉浸式體驗了基層婦幼保健工作的日常,從門診診室到檔案庫房,從與醫護人員的協作到與服務對象的交流,每一個瞬間都讓我對這份守護生命的事業有了更立體、深刻的認知。
實踐期間,我穿梭于保健站的各個功能區域,在不同崗位上感受著婦幼保健工作的多元與厚重。在兒童保健科,我跟著醫護人員學習使用生長發育評估軟件,看著他們用彩色卡通貼紙吸引幼兒配合檢查,用玩具分散孩子的緊張情緒。當看到醫生為早產兒繪制專屬的生長曲線,逐一向家長解釋"矯正月齡"的計算方法時,我才明白這份工作不僅需要醫學知識,更需要對細節的極致關注——哪怕是0.1厘米的身高差異、0.1公斤的體重波動,都可能成為判斷兒童健康狀況的關鍵信號。
孕產保健科的經歷則讓我體會到生命傳承的溫度。我觀摩了孕期營養課堂,醫生用實物模型演示胎兒每個階段的發育特征,用家常話講解"葉酸補充""體重管理"等專業知識;在胎心監護室,看到醫護人員一邊監測數據,一邊輕聲安撫因宮縮疼痛而焦慮的孕婦,那句" 別怕,我們陪著你"的溫柔話語,比任何儀器都更能傳遞安全感。有位二胎媽媽因高齡妊娠格外緊張,醫生特意為她制定了個性化產檢方案,還手寫了一張"孕期注意事項"便簽,字里行間的細致讓我讀懂了"醫者仁心"的真正含義。
在公共衛生科協助工作時,我接觸到了更宏觀的婦幼健康管理體系。整理檔案時發現,每份孕產婦檔案袋里都夾著一張 "服務聯系卡",上面印著責任醫生的電話和 24 小時咨詢熱線;核對疫苗接種記錄時,系統會自動標注逾期未接種的兒童信息,工作人員會第一時間通過電話或社區網格員進行提醒。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針對轄區內幾位殘疾兒童的健康管理,檔案里不僅有常規體檢記錄,還附帶著康復訓練建議和特殊教育資源清單。科長告訴我:"婦幼保健不是簡單的疾病防治,而是要為每個孩子鋪就一條從出生到成長的健康軌道。"
七天的實踐讓我深刻認識到,婦幼保健工作是守護民生的第一道防線。它既要精準掌握醫學數據,又要敏銳捕捉群眾需求;既要堅守專業標準,又要充滿人文關懷。過程中,我也發現自己在醫學常識儲備、溝通技巧運用等方面的不足,這更堅定了我今后多向基層工作者學習、多關注民生領域的決心。
這段短暫卻充實的實踐經歷,如同一顆種子在我心中埋下。我會帶著這份對基層工作的敬畏與感悟,繼續提升自我,期待未來能以更飽滿的姿態參與到服務群眾的事業中,為守護更多家庭的幸福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