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動態文新學院】童語解經典,國學綻新彩
7月13日,文新學院語同聲社會實踐隊走進煙臺愛華教育實踐基地,攜手愛華國學教育,為一至四年級小朋友開啟了一段妙趣橫生的《論語》學習之旅。
初次走進教室時,陽光透過斑駁的樹葉灑在課桌上,營造出一種靜謐而美好的氛圍。他們在黑板上鄭重地寫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幾個字仿佛擁有魔力,瞬間點燃了教室的討論熱情。為了加深孩子們對這句話的理解,隊員們精心設計并創新了教學模式,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情景模擬活動。孩子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紛紛自告奮勇上臺,分別扮演遠方來的朋友和熱情的主人。
扮演“主人”的孩子熱情地張開雙臂,用稚嫩卻真誠的聲音呼喊著,迎接扮演“朋友”的孩子。他們還模仿大人的樣子,用小盤子“端”出想象中的水果,滿臉認真地招待著“朋友”。臺下的孩子也完全沉浸其中,有的大聲提醒臺上的“主人”要說歡迎的話語,有的興奮地跺腳,眼神中充滿了期待。通過這種沉浸式的情景模擬,孩子們仿佛親身經歷了一次迎接遠方朋友的場景,對《論語》中“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句話的理解愈發深刻,他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朋友到來時的喜悅和熱情。
在學習“吾日三省吾身”時,隊員們采用了小組討論與分享的教學模式。首先,將孩子們合理地分成若干小組,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在組內自由交流自己每日的反思內容。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孩子們暢所欲言,有的反思自己當天的學習情況,有的思考自己與同學相處時的行為,還有的會想到自己是否幫助了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隨后,每個小組推選代表進行全班分享。代表們站在講臺上,雖然有些緊張,但都努力地表達著小組內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趙亞男同學適時地進行引導,用溫柔而耐心的語言,向孩子們解釋反思的重要性,告訴孩子們反思就像一面鏡子,能夠幫助他們看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從而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斷進步。通過這種方式,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明白了反思在成長中的重要性。
教“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時,趙亞男同學先運用講授法,聲情并茂地講述古代學者虛心求教的故事。用生動的語言,將古代學者們對知識的渴望和謙遜的態度展現得淋漓盡致,孩子們都聽得津津有味,眼神中充滿了敬佩和向往。然后她采用案例教學法,讓孩子們結合故事和自身經歷理解句意。在講述完故事后,引導孩子們思考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是否有類似的經歷,并鼓勵他們進行分享。孩子們紛紛陷入沉思,開始回憶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時是如何解決的。有的孩子想到自己曾經向老師請教難題,有的孩子分享了自己向同學詢問不懂的知識點的經歷。
這段時光里,孩子們以純真視角解讀《論語》,讓古老經典煥新活力;他們也深切感受到,經典傳承正借這充滿童趣的課堂生動進行。每一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運用,都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孩子們通往國學經典的大門,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