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基層社區院落 宣傳垃圾分類知識
為組織動員大學生投身“美麗中國·青春行動”,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在2023年7月的“三下鄉”實踐活動中,西南石油大學“綠色石大•韶光同行”暑期實踐隊走進了成都市都江堰市奎光塔街道的濱河社區,開展為期7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宣傳垃圾分類理念,提高社區居民的環保意識。
此次實踐活動自7月1日至7月7日,共計7天。活動內容包括開展座談會、參觀社區近年來在綠色低碳方面取得的發展成果,發放宣傳環保的手冊,開展“綠色低碳伴生活,垃圾分類你我他”主題答題活動,組織服掃活動,舉辦“節約能源,綠色生活”宣講會等。
“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讓居民們了解環保的價值與意義,提升他們的環保意識,”實踐團隊的一位學生代表說,“同時,我們也希望通過實際行動,讓自身切實體會到志愿服務精神,增強自己的社會責任感。”
據悉,實踐隊員們在策劃此次實踐活動之初,就確立了面向基層、從小事做起的工作方向。在進入社區開展前,小組成員還專門為了解社區居民的垃圾分類理念創建了一份調查問卷,開展活動期間便通過線上鏈接以及線下宣傳的形式目將問卷下發出去。為的就是為了深入了解居民在實際生活中碰到的困惑與需求,以便為后續開展實踐活動提供有價值的第一手資料。
社會實踐期間,實踐隊員將“自主”與“聯動”相結合。即實踐過程中他們采取自主行動和同社區人員聯動相結合的方式來開展此次社會實踐。自由行動過程中,團隊成員借用社區的打掃工具進行居民院落的打掃,同時走訪當地的夜市,在那里進行垃圾分類宣傳手冊的講解,垃圾分類宣傳扇的分發
而在開展主題答題、宣講會等活動中,實踐隊員又與社區工程人員共同協作,由社區工作人員帶隊進入社區居民院落,實地考察,并借用當地的活動室開展此次活動內容的宣講。“垃圾分類知識是很干的,單純的講解很難引起居民的興趣,與其浪費時間,不如我們將“上面講”與“下面聽”聯動起來,講生活與知識答題互動起來,搞豐富點。” 在宣講會制定前,實踐隊負責人是這樣說的。因此隊員們將宣傳圖片、視頻短片、知識干貨、活動倡議、互動答題相結合,最終以PPT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垃圾分類的知識更直觀更生動,大大提高社區居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我很欣賞這些學生們的精神,他們對環保的熱情真的讓人感動。”濱河社區的一位居民說,“我相信,通過這樣的活動,我們社區的環境會越來越好。”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小組成員始終秉持著“為群眾辦實事”的宗旨,緊密圍繞居民最關心的生活問題展開了一系列宣傳活動。針對垃圾分類問題,小組將實際可操作的知識“干貨“總結在宣傳手冊中,旨在幫助居民正確方便的進行垃圾分類。而這些建議經過深入調研和實踐驗證,通過實踐隊員們的自身的實踐與走訪宣傳,便會更加的可靠可行,從而有效地引導居民改變垃圾處理方式。
“在雙碳目標的歷史進程中,每一個社區、每一個群眾都需要行動起來,積少成多,這樣我們才能共同締造一個綠色環保的美好未來。” 濱河社區雷彬主任表示,“大學生也應該有扎根基層、服務社會的昂揚使命感。”
反思總結是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進行的。活動結束后,小組成員進行了充分討論,總結了此次實踐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及獲得的經驗教訓,并形成書面實踐報告。在討論中,他們深入分析了實踐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并總結了獲得的經驗教訓,如在制定好計劃的前提下如何應對突發的情況,靈活變通;在調研走訪的過程中怎樣才能直截了當的發現問題;在問題體現出來后又該如何處理,才能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最大化。
實踐隊員們表示,通過此次社區實踐,對如何做好社區基層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今后還將繼續關注社區需求,開展更多針對性強、接地氣的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