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在祖國各地活躍著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揮灑汗水,用手中的畫筆為鄉村繪制墻繪、增添色彩,美化鄉村環境,助力鄉村扶貧,為鄉村帶來新氣象,讓“美麗鄉村”更美麗,他們就是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
7月7日至10日,來自安徽理工大學土木建筑學院的13名同學組成“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隊赴桂林市靈川縣潭下鎮大廟村,以"繪“五彩小集新景,”譜“美好鄉村樂章為主題,利用建筑學系同學的藝術類專業優勢,開展墻繪藝術進鄉村,助力鄉村文化繁榮發展,打造鄉村文化建設“新名片”。
經過與駐村干部多次對接,實踐服務隊根據大廟村的自然風貌和鄉村文化背景,緊扣鄉村振興建設主題敲定樣稿,并結合墻體繪制面積大小,提前準備好墻繪需要使用的工具和顏料。在到達小集村后,同學們對墻體實際情況簡單交流構思后,便開始了繪制。7月的盛夏,同學們在烈日下創作熱情高漲,構圖打型、勾線上色、勾畫細節,將“畫紙”鋪到了鄉村居民的房屋外墻。青山綠水、藍天白云、孝親敬老……一幅幅墻繪作品,化為鄉村街道中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新農村建設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發展的關鍵一環。通過此次墻繪藝術進鄉村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把民居外墻通過獨具特色的墻繪形式加以改造,將文化墻建設作為提升農村形象、美化鄉村環境的重要途徑,打造新時代美麗文明新農村,積極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文化墻繪成為鄉風文明的“天然課堂”,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農民文化素養、引領和諧新風。同時,讓同學們在實踐中做貢獻、長才干、悟新知,以實際行動投身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勇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