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通訊員 趙靜 圖片 朱光照)為貫徹落實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2023年7月5日由河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的五名同學組成“足跡”實踐團,前往開封市蘭考縣焦裕祿同志紀念館,走近人民的公仆,深入學習焦裕祿精神。
7月5日早晨,“足跡”實踐團的五名成員整備行裝,相約在蘭考縣焦裕祿同志紀念館。“足跡”實踐團成員朱光照感悟道,生命的意義不在其長度,而在于深度和廣度。焦裕祿書記僅在蘭考工作和生活了475天,但這475天卻讓蘭考人民永遠銘記。實踐團成員朱光照分享道,1962年12月在蘭考縣遭受內澇風沙鹽堿三害最嚴重的時候,焦裕祿同志受黨的任命來到蘭考擔任縣委書記。剛到蘭考的第二天他就深入農村進行調查研究。焦裕祿同志看了蘭考的現狀后,就下定決心要干、要革命、要去改變蘭考的現狀。
“只抓工作不抓思想,是虧本生意;先抓思想帶動工作,是一本萬利。”這是實踐團成員呂云翔分享的焦裕祿書記所說的一句話,焦裕祿同志看了蘭考的現狀后,就下定決心要干、要革命、要去改變蘭考的現狀,他說災區能鍛煉人的革命意志,培養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焦裕祿認為應該先改變縣委領導核心的思想,從而改變群眾的思想,沒有抗災的干部,就沒有抗災的群眾。在焦裕祿書記的雕塑前,呂云翔感悟道,焦書記做工作注重從思想根源著手,這也教育著我們在學習工作生活中,首先端正思想,定好奮斗方向,再擼起袖子加油干。
長抱肝癌痛,勞累獻其軀。實踐團成員劉凌琪分享道,焦書記肝病纏身,在當時無論是開會還是做報告,他經常把右腳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頂住肝部,有時用硬物頂在右邊椅靠,久而久之,他辦公的椅子右側竟被頂出了一個大窟窿。劉凌琪感悟道,在為了人民謀幸福時,尤其要學習焦書記的不怕苦,不怕死,不圖名,不圖利,一心為革命,一心為人民的徹底革命精神。
“干勁不足的時候查思想,思想不通的時候,就要加緊讀毛主席的書。”這是實踐團成員王偉雪分享的焦書記所說的一句話,王偉雪感悟道,在當時基層書記以毛主席的思想作為自己的思想引領,在如今,我們新時代的青年們、大學生們,更要深刻學習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活著我沒有治理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理好。” 病床上的焦書記仍是不忘關心蘭考的情況,更是在得知自己的病情無法醫治后,囑托同志們將他葬在蘭考的沙丘上。實踐團成員劉啟賢感慨道,焦書記的475天短暫卻又長久,短暫的是白駒過隙的時間,長久的是他為蘭考人民解決的三害問題,為蘭考人民謀得的長久幸福。
通過這次社會實踐,同學們深深地認識到社會實踐是一筆財富。只有正確的引導我們深入社會,了解社會,投身到社會實踐中去,才能使我們發現自身的不足,為今后走出校門,踏進社會創造良好的條件;才能使我們學有所用,體現大學生的自身價值。
通訊員及聯系方式:趙靜 19836033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