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講到:“中醫藥學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
銅川市作為孫思邈的故鄉,其中醫藥行業發展也尤為興盛。
7月19日下午,西北大學“賡續紅色精神,助力鄉村振興”調研小分隊參觀調研了位于銅川市耀州區的孫思邈文化館,學習孫思邈生平經歷和醫學方面成就,進一步了解中醫藥學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孫思邈博物館分為上下兩層,一共四個專區,進館便可以看到紗幔上“大醫精誠”四個字,其代表了孫思邈的精神,即作為一名偉大的醫生,不光要有精湛的醫術,還要有高尚的醫德。紗幔下方所寫的“至圣藥王”、“醫德宗師”、“儒釋道一”、“養生泰斗”也是孫思邈一生中最重要的四個成就。

孫思邈令人崇敬之處不僅在于其精湛的醫術,更在于其大愛無疆的醫德,他將自己的醫方無私分享,刻在石碑上供民眾使用,更提倡對待病人要襦對待親人,還要對富人窮人一視同仁,其著作《千金方》中更是提出“二儀之內,陰陽之中,唯人最貴”的思想,他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其著作也因此得名,“千金”兩字體現了以人為本,人命至重的中醫人文精神。
博物館的二樓是多功能區,其展示了太極拳、五禽戲、養生講堂等與我國傳統文化相關的活動,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長達五十米的流線形書架,可以容納上萬本書,其書籍品種包括古典醫學書籍和現代養生書籍。在書架的下方還設置了與現代科技結合的閱讀器,以便于參觀者直接閱讀書架上陳列的書籍。

我國的中醫中藥經歷數千年,通過歷代無數醫家的努力得以不斷地豐富發展,從而逐漸形成其獨具特色的理論體系,他融入了我國古代用以認識自然和解釋自然的宇宙觀和方法論———陰陽五行。陰陽即對立又是統一的整體,他始終處于此消彼長或此長彼消的不斷運動變化狀態,并相互依存,相互促進,互為根基,且可相互轉化。五行既木、火、土、金、水五種自然物質,它們相生相克也構成了對立統一的關系、中醫診病則通過觀察患者外在的局部的表現來推測內臟的變化,以確定病情,盡而就產生了四診,望、聞、問、切四種診察病情的基本方法。我國中醫之所以神奇,能治百病,就在于他結合中醫的理論把四診運用到了極至,如東漢的華佗、張仲景,明代的李時珍,唐代的孫思邈,他們為中醫、中藥的發展完善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通過一天的游覽與學習,調研小隊的隊員們在孫思邈文化館進一步了解到中醫藥學的玄妙之處,其獨特魅力吸引著小隊成員進一步調研中藥材相關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