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星熠夢,久伴童行”留守兒童義務支教心得體會
“逐星熠夢,久伴童行”留守兒童義務支教心得體會
2022年8月淮北市淮北師范大學分別在全國各地展開了為期一月的以“逐星熠夢,久伴童行”為主題的留守兒童義務支教活動,對于身邊的留守兒童家庭繼續提供幫扶,并且深度調研各地留守兒童的教育和心理發展情況,提高社會重視程度,助力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和心理問題。淮北師范大學2021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2班的團隊成員王好在當地社區內對留守兒童進行一助一的幫扶活動并展開調研。
調查發現,大多數留守兒童因長期父母不在身邊,爺爺奶奶文化水平程度低,而在性格上有著一定的缺陷。小朋友們常常沉默不語,很難與他人敞開心扉進行交流,臉上也很少露出笑容,在教育上也有一定的缺乏。由于長期缺乏父母的陪伴,正處在心理發育關鍵時期的留守兒童,無法得到正確的家庭思想觀念,社會觀念,人生觀念的教育和引導,極容易走上一條不正確的道路。因此,留守兒童一般較為自卑,脆弱,敏感。其次,因為爺爺奶奶的文化水平不高,留守兒童可能存在教育缺乏的問題。針對這兩個問題,團隊成員深入留守兒童家庭,對留守兒童進行課業上的輔導,心理疏導和興趣上的培養。活動準備期間,團隊成員目標教授留守兒童基本的算術加減,使小朋友們較快速的掌握了方法并且能夠準確地獨立完成習題。同時教授畫畫技巧,培養留守兒童的興趣愛好,豐富留守兒童的日常生活,讓他們從生活中找到樂趣,發現美。
活動期間,團隊成員詢問該幫扶對象現有知識水平,詢問有沒有開始學習英語以及數學學習的掌握情況。在了解情況后,團隊成員首先教授英語的音標,幫助孩子為接下來和以后的英語學習打好基礎。剛開始的時候,由于接觸一個完全新的陌生領域,孩子的學習有些困難,在讀和寫方面有著很大缺陷。在團隊成員的不懈努力和耐心指導下,孩子終于能夠對基本音標做到讀寫。有了音標的基礎,團隊成員開始教授孩子一些簡單的詞匯,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拓展孩子的眼界,幫助孩子打開心扉,多多開口與人交流,多多開口詢問,培養孩子勤奮好學,善于思考。在英語學習結束后,團隊成員又教授了孩子數學的快速計算,發現孩子對于數學方面的思維更加敏捷,孩子也表達出對數學的喜愛。
課余時間,團隊成員與孩子一同觀看電影《戰狼》,在學習的同時也要注重勞逸結合,在學習方面出色的同時,也要有愛國主義精神。看完后,孩子對電影感到十分震撼,感受到中國的強大,中國軍人的勇敢無畏,不怕犧牲,并下定決心自己以后也要做一名軍人,保家衛國,駐守疆場。團隊成員對孩子的回答非常震驚并給予了支持鼓勵。活動快要結束時,團隊成員給孩子送上畫筆,資料,希望以后孩子可以好好學習,也可以用畫筆記錄生活。并告訴孩子以后如果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難題仍可以找團隊成員進行幫助。孩子也表示出感謝,并用畫筆畫出他眼中的家鄉贈與團隊成員。
活動結束后,孩子也經常會向團隊成員請教學習上的問題,尋求生活上的幫助,團隊成員也會耐心為其一一解答。在這個過程中,團隊成員被這樣一個特殊的孩子需要,孩子也依賴著團隊成員,這樣一種奇妙的關系使二者能夠相處融洽,敞開心扉交流。
此次愛心支教活動不僅可以在教授過程中,傳授學生知識和做人原則,拓寬學生的視野,對其人生態度等方面產生積極影響,對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還能通過支教的形式,增加團隊成員的社會實踐經驗,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品格,克服各種困難,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然而像這樣的留守兒童還有很多,他們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們沒有同齡人的童真,卻有著超越同齡人的孤獨。他們缺少關愛,缺少引領,缺少陪伴。因此,我們更應該呼吁更多的人去關愛他們,幫助他們,鼓勵他們,讓他們不再感受孤獨,不再缺乏愛與陪伴。關愛留守兒童,需要更多人參與進來,需要學校,社會,家庭等多方面的支持,希望每一個人都能關注這樣一群特殊的孩子,去愛護,教育,幫助這一弱勢群體。
時間:2022-08-17 作者:王好 來源:原創 關注:
- 人物專訪——張黃鎮團委書記馬歡
- 天剛剛放晴,太陽自云后探頭,泄了一片華光,和和暖暖,撒在兩旁街道的屋頂磚墻上。伴著涼爽微風,我們來到張黃鎮進行走訪調研,考察當
-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