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信心戰疫情,同舟共濟筑防線
為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助力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教育科學學院學前212班第三組的成員于2022年6月在各自家鄉所在地,開展了2022年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
抗疫精神是崇高的愛國情懷。歌德說:“我們為祖國服務,也不能都采用同一方式,每個人應該按照資稟各盡所能。”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抗疫戰場上,無數的黨員干部、無數的醫務工作者、無數的青年志愿者們,正是具有了濃濃的愛國之情,才會毫不猶豫地戰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線,與受難的同胞們攜手并肩站在一起,“同呼吸,共患難”,身上總會有使不完的勁。這樣崇高的愛國情懷,將凝聚起磅礴的奮斗力量。抗疫精神是永續的愛心傳遞。俗話說,“大災有大愛”,正是那一顆顆滾燙的“愛心”,構建起一條條疫情防控的鋼鐵長城。再大的困難,在“愛”的面前都是那樣得不堪一擊。這種絕對無私的“愛”,將在以后的日子里永續傳遞為“團結奮斗,互幫互助”的愛心接力鏈條,從而推進各項工作的進程。抗疫精神是無私的奉獻品質。古人就崇尚“心底無私”,但只有在最危險、最困難的時候,這種“無私”才會得以體現。君不見,在抗擊疫情的戰斗中,無論官兵還是農民、學生,無論百姓還是領導干部,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無私奉獻”的深刻內涵,凝聚成無堅不摧的精神利器,在這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竭力戰斗。同時,全國各地的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紛紛捐錢捐物,不計較個人得失。“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無私”的品質唯此時凸顯。抗疫精神是高昂的人生激情。在大災面前,部分同胞對生活失去了信心,甚至絕望。的確,在疫情的肆虐下,面對生命的危險,真能坦然面對的,十中又有幾何?此時此刻,最需要的就是一種激情,一種高昂的人生激情。夏衍在《種子的力》中說“只要生命存在,這種力量就要顯現。”這就好比疫情中的同胞,十分需要鼓起生活的勇氣,堅強地面對重重困難,飽蘸人生激情去書寫災難后的新篇章。因此,在整個抗疫中,相互之間的精神鼓勵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為積極響應團省委、學校團委號召,體現新時代青年的擔當。團隊成員自返家以來,主動向當地團組織報到,在家庭所在地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務活動,努力守護當地人民群眾的健康,為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保駕護航。

(圖片為團隊成員為核酸檢測服務)
“請大家戴好口罩、勤洗手,屋內常通風、不扎堆、不聚集、使用公勺公筷……”我院社會實踐志愿服務隊的隊員們,在接到學院團委發布的返家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的通知后,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當地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務當中。“穿著這件紅馬甲,就像披上了戰袍和鎧甲,非常有力量。”最近幾天,志愿服務隊的隊員們一直忙碌在疫情防控一線,核查過往人員的健康碼、行程碼,查驗核酸檢測報告、在執勤點值班值守、保潔消毒等等。“我要盡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每一個細節,用實際行動彰顯大學生志愿者的擔當,為家鄉人民服務。”團隊成員們不畏酷暑,用自己的青春力量為群眾筑建起一道牢固的疫情防控墻壁,他們對待工作的熱情和耐心,得到了居民們的一致好評。

(圖片為團隊成員在宣傳防疫知識)
團隊成員在此次活動中認識到,“志在⼼中,愿在⾏動”,盡微薄之⼒不負青春不留遺憾。以星⽕之名燃青春之光,是我們青年⼀代的,是我們這⼀代的使命,更是我們青年⼀代的責任。新型冠狀病毒的發⽣,全國各領域各⾏業⼲部群眾積極投⾝防疫⼀線,譜寫了⼀曲曲防控疫情,救治病⼈,維護社會穩定的贊歌。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作為⼀名大學生,我們要在國家有難之時應積極站出來,貢獻⾃⼰的⼀份⼒量,為社會做出⼀點⼒所能及的事。雖然沒有奮⽃在⼀線,但也在盡⾃⼰的綿薄之⼒⾏動著,積極完成社區安排的⼯作,統計社區居民疫苗接種數據等⼯作,每天都過得很充實,⼼⾥滿滿在幸福感,深刻體會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在以后⽣活中,我會繼續弘揚志愿精神,為社會貢獻⼀份⼒量,傳播正能量。
少年強則國強,在當前的世界形勢下,中國正⼀步步⾛向世界舞臺中⼼,這意味著中國青年已經向著外⾯的世界更近了⼀步,這需要當代青年有著更⼤的擔當與志向,并為之不懈奮⽃,⼼之所向,⽆遠弗屆,窮⼭距海,不能限也。同時需要⼴泛的學習,擴充⾃⼰的眼界。疫情這段時間,正是⼤學⽣認真審視⾃⼰并提升⾃⼰的時候,⽽我很慶幸⾃⼰能夠有所收獲。
⽑主席曾經說過,只有⼈們的社會實踐,才是⼈們對于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作為⼀個有擔當,有責任,⼼向中華民族偉⼤復興的當代⼤學⽣,我們更需要通過社會實踐來對⾃⾝進⾏完善,通過社會實踐來對外界進⾏認識。
未來我們一定會再接再厲, 學習英雄他們舍小家顧大家,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精神;學習他們舍身忘死,主動請纓,在抗疫一線和隊友互相幫助,精誠團結、共克時艱的精神,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奮斗。
(通信員:張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