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實踐育人成效,引導青年學生在躬身實踐中錘煉專業技能、筑牢愛國情懷、傳承紅色基因,長安大學赴陜西寶雞“追尋紅色足跡,傳承周禮文化”暑期社會實踐隊于8月18日,在指導老師吳耀東的帶領下,先后深入寶雞車務段客運實訓基地與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開展實踐學習。
實踐團隊在寶雞車務段客運實訓基地實踐學習并與任主任合影留念
寶雞車務段客運實訓基地是集鐵路客運技能培訓、安全規范演練及服務效能提升于一體的重要實踐平臺,致力于新時代高素質鐵路客運人才的培養與旅客平安出行的保障。實踐隊首先與實訓基地任主任進行了專題座談。任主任向隊員們系統介紹了寶雞車務段的發展歷程、運營概況及其在區域交通體系中的功能定位,并重點講解了客運安檢、應急處置、標準化服務等關鍵環節對于保障運輸安全、提升旅客滿意度的基礎性與重要性。在任主任的示范與講解下,隊員們深入實訓現場,觀摩學習并親身體驗了客運安檢的標準化操作流程與規范要求。
實踐團隊與任主任開展座談并學習客運安全知識 在夯實安全理論基礎后,任主任為隊員們進行了心肺復蘇術和海姆立克急救法的現場演示與詳細指導。他系統講解了急救的“黃金時間”概念、操作原理、關鍵步驟及注意事項,著重強調了在突發情況下保持冷靜、科學施救的重要性。在任主任的指導下,實踐隊員們分組利用專業人體模型進行了模擬訓練。通過親身參與急救演練,實踐隊員們深刻體會到,這些看似簡單的急救技能,實則是守護旅客生命安全的“硬核”本領,是交通運輸服務者必須具備的職業素養。
任主任講授心肺復蘇術和海姆立克急救法
隨后,實踐隊轉赴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該遺址作為抗戰時期民族工業內遷的珍貴見證,生動展現了先輩們在極端困難條件下艱苦創業、堅持生產、全力支援抗戰前線的偉大壯舉與不朽精神,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隊員們深入探訪窯洞工廠、薄殼車間等核心遺跡,系統了解了民族工業內遷的艱辛歷程與工人們冒著敵機轟炸堅持生產的感人事跡。置身于這片承載著厚重歷史的熱土,凝視著斑駁的工業遺存,實踐隊員們深切感到,長樂塬所銘刻的“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與實業報國的深沉情懷,穿越時空依然震撼人心。
實踐隊參觀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
此次實踐學習是一次知行合一的深刻淬煉。在寶雞車務段客運實訓基地,隊員們通過嚴格的操作規范學習和技能訓練,將保障安全的責任意識內化于心,深刻理解了服務社會所需的基礎素養。在長樂塬抗戰工業遺址,先輩們于危難中展現的堅韌意志與“努力干,一起干”的團結精神,深深震撼了隊員,極大激發了愛國熱忱與使命擔當。隊員們一致表示,必將此次收獲轉化為實際行動,勇于擔當,努力在新時代征程中貢獻青春力量。